通村路从“狭窄泥巴路”到“宽阔水泥路”,道路边停车隐患从让人提心吊胆到踏实放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这些民生难题的破解都指向同一把“钥匙”——开远市人大常委会街道群众议事代表制度。
新修建的卧龙邑村通村水泥路(2025年8月5日摄)。
开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海龙道出曾经的困境:大量民情诉求在街道汇聚,但街道无本级人大代表、缺少直接对接民意的平台,民主决策和监督难以触及治理末梢。
2024年6月,《开远市人大常委会街道群众议事代表制度(试行)》审议通过,临江社区、朝阳社区、星光社区、灵云村委会成为第一批制度“试验田”,45名街道群众议事代表深度参与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决策、管理与监督。
收集的社情民意按事权“分级配送”:街道能解决的限时办结,需市级统筹的快速上报,全程闭环机制让诉求从“纸上”落到“地上”。同时,建设1个市级代表之家、8个代表工作站、45个村(社区)代表联络室,再加上村级社情民意收集点,让民主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以前走访一天摸不清的情况,现在街道群众议事代表半天就能说透。”乐白道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露的话道出制度“提效”密码:日常走访工作量减少40%,问题解决效率提升60%。
乐白道街道人大工委在卧龙邑村召开街道群众代表议事会(2025年8月5日摄)。
效率的背后是一套“既给压力也给动力”的履职管理机制:对履职效能不佳的街道群众议事代表给予提醒或劝辞;对表现较好的优先安排参加学习、考察、培训等活动。
街道群众议事代表制度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现在,卧龙邑村村民见了街道群众议事代表,总会主动反映问题;灵泉街道星光社区的赵梅林会特意记下楼道灯坏了、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定期反馈给街道群众议事代表。
截至目前,开远市共召开街道群众议事代表会8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0件,有效解决26件。(邱美华、李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