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坚持“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理念,以“三品一标”建设为抓手,在塑品牌、强质量、育优势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超大城市近郊都市农业现代化样板,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等称号。
构建“三维协同”体系,激活品牌发展新引擎
依托“三山三水三分田”独特资源,江夏区突出品牌化打造,通过示范集群夯基、认证机制扩容、融合运营增效三维发力,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牌塑造上,坚持一产发展优先,创新“地标+农耕文化+绿色生产”模式,建成以“江夏莲藕”“江夏鳜”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37家(国家级4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86个。
品牌培育机制方面,江夏区创新构建“储备-培育-提升-推荐”全链条认证管理机制,推动年均新增认证产品超10个。截至目前,“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183个(绿色食品159个、有机农产品1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覆盖34家主体、50万亩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品牌推广中,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认证品牌”“三牌融合”体系,推动梁子湖蟹、霄垚黄桃等21个产品入选“江城百臻”目录,借力高校智库助力“武汉活鱼·江夏鳜”竞逐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构建起覆盖大米、蔬菜、果茶、水产品等全品类的品牌矩阵。
实施“三大提升”行动,开创质量兴农新局面
江夏区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聚焦“研发-种植-检测”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品种培优方面,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20余个规模种业专家团队,推动“华墨香”黑米、黑水虻、硒都黑猪等一批院士成果落地。开展马口鱼、黄颡鱼等品种繁育驯化攻关,培育推广油菜、水稻新品种超20个。
目前,全区规模种业企业达27家,农作物、水产种业规模分别达2000亩、6000亩,畜禽种业规模达6万头左右。绿色技术提升上,将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全程,以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等清洁生产模式,年均推广“三新”技术30项以上,累计推介农业主导品种40个。数字赋能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91家主体纳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142家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0余个农产品上线“荆楚农链”平台,80万亩基地实现全程区块链可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推进“三链融合”发展,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江夏区树牢产业化思维,深化产销联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工链方面,聚焦“一粒米、一颗菜、一片叶、一个果、一条鱼、一头猪”等六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24年实现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228亿元、加工总产值183亿元,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国家级3家、省级16家),位列全国预制菜百强区第28位。供应链方面,引进武汉农业基金,探索建立江夏“前置仓”模式,依托元生元味、华大百果蔬等一批优质企业,构建供应链联盟。
全区建成“线上电商+线下专营+国际出口”立体渠道,推动“华墨香”黑米等产品入驻主流电商平台,祺良莲藕、舒安藠头等产品远销20余个国家,年出口额达1.1亿元,电商销售年增45%。价值链方面,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博会等国家级展会,“江夏碧舫茶”等4个产品荣获绿博会金奖,“江夏光明茶”获第二十一届农交会“最受欢迎奖”。(代梅、胡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