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不断探索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家庭教育新路径,以“理论讲解+情景展示+案例分析+现场互动”教学模式,推动家庭教育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创新”。
由开远市委宣传部牵头,开远市组建由25名教育、司法、心理、农业等领域师资组成“市级师资团”,同时,各乡镇(街道)积极挖掘本地“土专家”,形成“市级师资+乡土讲师”双向融合师资矩阵走遍全市各乡镇、街道。
碑格乡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现场。(2025年7月15日摄)
在碑格乡阿痴村,身着彝族服饰的村民认真观看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星期天》和《特殊家访》。演出中,孩子沉迷手机、父亲缺席、亲子间沟通隔阂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家庭的日常。台上演员们生动真实的表演,让台下村民陷入思考。
“我家有两个孩子,孩子爸爸在广州打工。孩子还小,平时都由我一个人照顾。”村民王俊双说,《特殊家访》里父亲缺席孩子成长的情境和自己家中有些类似。“平时我忙的时候,确实会用手机哄孩子快速安静下来。现在看到《星期天》里那个女孩对手机上瘾,我有点担忧,打算带孩子多出去走走。”
乡村“家长夜校”活动走进羊街乡。(资料图)
在羊街乡,夜校把彝绣非遗工坊搬进课堂教学;在碑格乡,夜校为当地彝族、苗族村民量身定制双语课程。
在中和营镇,夜校与小龙潭监狱联合建成3个“阳光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推出“夜校+心理”特色课程,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活动10场,惠及100余户家庭,让心理关怀温暖更多乡村家庭。
为了让更多家庭参与其中,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突破时空限制,线下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课堂“送到”群众家门口;线上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文明开远”公众号“家庭成长营”定期推送课程内容,让更多家长随时随地“入校”学习;围绕高考填报、开学准备、假期安全等关键时间节点,推出专题课程,回应家长多样化需求。
目前,开远市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已累计开展活动260余场次,覆盖所有乡镇和街道的1.2万个家庭。(迟晓景、黄西繁、李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