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张“小卡片” 服务“大民生”——昭通农信社“兴昭富民卡”发放纪实

2025-07-16 14:40
来源:新华财经

自2024年1月首张“兴昭富民卡”发放以来,昭通农信社始终坚持“金融为民”价值取向,紧扣昭通市深化“金融入昭”的决策部署,持续做好“兴昭富民卡”的推广及投放工作,真正让“小卡片”服务“大民生”、彰显大情怀、助力大振兴。

肩负使命承载民生愿景

昭通农信社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因地制宜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希望云南农信为昭通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户发行一张具有昭通本地特色的卡片,满足打工收入存储和小额授信、用信功能”的要求,量身定制发放“兴昭富民卡”,最大程度地满足昭通市建档立卡脱贫户、外出务工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的金融需求。

“兴昭富民卡”具备了普通借记卡的存取款、转账、工资代发等基础功能,更搭载了 “两免三减” 专属优惠,免卡年费、免跨行转账手续费,减免 ATM 跨行取现手续费、短信服务费、账户管理费,真正实现为群众节省用卡开支。此外,持卡人还可以申请随借随用的小额信用贷款,三年内循环使用,享受利率优惠。

一年多以来,昭通农信社202个网点不断加大“兴昭富民卡”的宣传推广力度,在进一步拓展卡业务市场的同时,展示昭通农信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支持群众发展致富的新形象。工作人员在办卡过程中,同步开展 “一对一” 政策讲解,解答账户管理、密码安全等咨询问题,宣讲防范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不仅是“送资金、送服务”,更是“送知识、送安全”,实现“融资”与“融智”并重。

寄托乡愁彰显农信情怀

作为昭通农信“金融富民”的新支撑,“兴昭富民卡”以其特有的授信功能有力支持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客群,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昭通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昭通农信社一直致力于提升外出人员金融服务的获得感,解决外出人员的融资需求。今年6月,外出务工人员王某回乡避暑,听闻家乡推出了“兴昭富民卡”特意前往网点咨询。在了解客户诉求后,网点向其介绍了“兴昭富民卡”的资费优惠、特色功能及安全用卡等内容。王某不仅领到了专属的“兴昭富民卡”,还同步获得2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为其生产生活注入了“强心剂”。

在镇雄县花山乡,养殖户李大哥曾守着8头牛为资金发愁,面对市场回暖,却苦于无钱投入。得知情况后,镇雄县联社迅速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实地评估,高效为其申领了“兴昭富民卡”,并提供了3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如今,李大哥的牛舍焕然一新,养殖规模已壮大到50头,收入显著增长。截至目前,仅镇雄县联社一家就通过“兴昭富民卡”发放贷款1718笔,授信总额1.86亿元,用信1.78亿元。

政银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云南农信面向地州发行的第一张地方特色卡种,昭通市委、市政府对“兴昭富民卡”寄予厚望。今年5月以来,结合全市“以工代赈”资金兑付,在省联社的指导下,昭通农信社第一时间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以资金兑付为抓手,全力提升发卡质效。

“在工地上就能办好工资卡,农商行的同志还耐心讲解优惠政策,真是太方便了!”刚办完“兴昭富民卡”的昭阳区布嘎乡务工群众马大姐难掩喜悦。昭阳农商行主动对接区政府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针对项目务工人员分散、往返银行网点不便的实际情况,组建由 2名客户经理组成的“移动服务专班”,携带平板电脑、身份识别器等设备,利用务工人员午休间隙深入工地现场,通过移动终端完成身份核验、信息录入、卡片激活等全流程操作,单张卡片办理时间控制在 8 分钟以内。“我们早上 8 点就从网点出发,赶在工人上工前到达工地,中午不休息连轴转,就是为了不耽误大家干活。” 布嘎分理处主任赵刚一边快速操作平板,一边向排队群众讲解办卡流程。这种 “上门办、当场用” 的服务模式,受到项目施工方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仅今年5月以来,全市农信社新发卡超7770余张,授信增长1.48亿元,用信增加1.2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兴昭富民卡”累计发卡3.57万张,较年初新增1.29万张,累计授信13.1亿元,累计用信10.04亿元。

从方寸之间的乡情传递,到润物无声的民生服务,昭通农信社始终站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立场,以“兴昭富民卡”推广为契机,打造金融服务“昭通样板”,贡献“农信智慧”。下一步,昭通农信社将紧紧抓住“兴昭富民卡”作为全市“以工代赈”资金承接主体的机遇,加大“兴昭富民卡”投放力度,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兴昭富民卡”知名度,为地方群众释放更多金融政策红利,让“兴昭富民卡”成为群众发展致富的“服务员”、群众资产管理的“好管家”。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