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大唐西安热电厂:活化遗产价值 赋能人才培养

2025-07-09 15:08
来源:新华网

  户县热电厂一处文化墙

终南山下,渭水之滨,一座高80米、口径5.1米,上部刻有“1956”字样的烟囱矗立在西安市鄠邑区,这是国内现存较早的火力发电厂装置,是户县热电厂(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电厂前身)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户县热电厂,一面“电力故事”照片墙映入眼帘,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电厂的发展史。1954年11月,陕西省第一座高温高压火电厂——户县热电厂开始筹建,热电厂一期两台2.5万千瓦机组,二期一台5万千瓦机组相继开工。1970年,最后一台机组投产,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成为当时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热电厂。2010年,随着国家电力改革,作为先驱者,户县热电厂老机组相继关停。

为了让这些“退休”的设备发挥新的作用,大唐西安热电厂成立了考察调研组,为老厂区“把脉开方”。现任大唐西安热电厂培训中心培训管理的刘毅清晰地记得,当时请专家来看老厂区时,专家发现这些中苏共建的设备和一些老物件是宝贵的遗产,他们的思路才豁然打开,决定将户县老厂区以“工业遗址+职工教育培训”融合发展作为主方向。

为践行企业文化传承,依托老厂区原有电力设备设施、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深厚的电力文化底蕴,2016年挂牌成立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完成了从传统老火电到电力人才培养的涅槃重生。

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已开发教学面积2.75万平方米。为弘扬户县热电厂老厂区的红色电力文化,企业投资近千万元进行全面维护修缮。2023年,大唐西安热电厂精心打造电力文化长廊,通过红色故事、老照片、老物件陈列再现户县热电厂的历程,围绕1956年的烟囱、苏式老厂房等大唐文化景观,开展电力红色教育。

目前基地形成26个综合专业实训项目,一次培训可容纳500余人,公司系统内外兼职技术专家、师资力量达232人,年平均培训接待量在10000人次以上。

基地通过保护老厂区标志性遗存,以微电影、文化长廊等历史再现的形式,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历史教材。“这样的教学让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企业文化血脉的延续提供了载体支撑。”大唐西安热电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刘彬说。(平婷)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