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季度销售额突破5亿元 如东产铅酸蓄电池接连拿下国内国际大单

2025-05-22 15:17
来源:新华网

江苏海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高安全、耐高温、超低温、长循环”的铅酸蓄电池技术突围,今年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销售额突破5亿元;电池产量超300万只,铅护套合金产能超6000吨,产值同比增长90%。

  

走进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海宝新能源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组装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每天可产出7至8万只电池半成品。一只电池从板栅制造到封装下线需25天,但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

“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对电池的高温耐受性要求极高,当地气温常达40℃甚至50℃,普通电池寿命会大幅缩短。”江苏海宝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杨海涛表示。为此,企业针对高温环境下的电池失效模式展开专项攻关,研发出耐高温铅酸蓄电池。通过优化活性物质配方、抑制板栅腐蚀等技术手段,即使在极端高温下,电池寿命仍可稳定达到2至3年设计标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凭借这一突破性成果,海宝新能源接连拿下国内国际大单。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进军电动自行车行业领域,将海宝新能源列为稳定合作伙伴,同时也敲开了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大门;今年年初,国内电动车龙头企业——雅迪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海宝新能源的“循环基因”成为其另一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仅专注于电池生产,更布局铅资源全产业链。今年3月,位于大豫镇的年产6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及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试运行,通过闭环回收体系,提升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率和环保标准,推动由“无害化处理”向“高值化利用”升级。杨海涛介绍,这一模式既降低原材料成本,又契合全球市场对绿色供应链的要求。目前,海宝的再生铅已反哺自身电池生产,形成“生产—消费—回收—再生”的循环经济生态。

作为中国铅蓄电池行业十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海宝新能源的底气源于持续的技术积淀。企业拥有145人研发团队,累计获专利140余项。公司把石墨烯配方、石墨烯合金板栅、石墨烯元素运用到蓄电池生产中,成功研发出石墨烯电池,将电池寿命提升至普通电池的1.5倍,低温环境下放电容量增加20%,热销俄罗斯、挪威等国家和地区。

在安全维度,海宝更建立起差异化优势。“铅酸蓄电池内部均为无机物,不存在燃烧风险,这与锂电池有本质区别。”杨海涛表示,随着近年来电动车自燃事故引发公众担忧,海宝的高安全特性成为头部电动自行车企选择其作为核心供应商的关键因素。

面对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扩容,海宝新能源迎风布局海外市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铁建重工“抱团出海”,贯通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基建脉络,海宝新能源搭乘“合作快车”,提供动力支援,书写着智造出海的“电池篇章”。(顾艳 曹磊)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