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部署,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提出了就业领域的重点改革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拓宽就业空间,畅通就业路径,其中一环便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各地探索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升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
在数字化浪潮中,重庆市九龙坡区用一台求职机、一个灵活用工平台、一套“政府+市场”的协同机制,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与“有活没人干”难题。这场家门口的就业变革,正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让政府、企业、社区、百姓等实现多方共赢。
一、科技支撑做好规划建设,统筹推进,集约高效
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放在首位的便是做好规划建设。在相关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过程中,注重统筹推进,确保集约高效,才能不断助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真正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数字重庆建设和“1167”总体发展思路,采取“公共+市场”手段,巧用市场资源,依托市内头部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打造“就近帮”数字就业平台,实现“数据赋能、精准服务、多方共赢”,有效缓解基层人手不足和就业资金紧张的问题。2023年11月,“就近帮”一期正式上线,实现刷脸求职。今年2月,二期(灵活用工平台)开发完成,京东家政、京东外卖、淘宝电商、“助浴快车”等商家已签约合作。202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同比增加7%。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武仙谈到,九龙坡区“就近帮”平台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强化数字应用。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政策服务、求职招聘、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劳动维权6大核心场景,贯通全链条就业服务,实现106442人注册,区内10757家企业入驻,成功帮助就业11034人。二是多跨协同帮扶。打造“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应用,人力社保+城运中心+6部门实现多跨协同,帮助143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三是创新服务模式。与支付宝达成独家合作协议,共享数据资源。13个镇街153个村社全部配备自助求职机,通过刷脸,实现“一机三步五秒”完成求职。二期上线后,商家和居民可自主发布用工需求,群众可自主就近接单找工作。
实践表明,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开发出广泛应用场景,以实现政府服务的即时性和集约性,在重点服务领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摸准民生脉搏,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公共服务不能止于硬件投入。只有深入调研,真切了解务工者愁什么、盼什么,摸准民生脉搏,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重庆市九龙坡区通过聚焦“三大痛点”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就业难题。
一是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开发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管理系统,“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899名重点群体人员实现就业。通过直播带货、家政服务、老人洗浴等项目增加灵活就业岗位。二是纾解企业用工困境。通过智能匹配解决企业和求职者需求错位问题,帮助企业节省招工成本、节约招工时间。三是补齐社区服务短板。开通即时配送、宠物照料、就医陪诊等个性化服务板块,通过市场化手段缓解基层人手不足与群众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挖掘社区需求、提供品类多、数量足的岗位,让社区居民有活干、有钱赚,减少邻里纠纷,推进社区治理。
就业的新需求、新期待,需要进一步得到回应和满足。这离不开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下沉延伸。重庆九龙坡区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极大提升政府服务的精准性、协同性,不断突破时空限制,拉近民生服务的距离。
三、政企合作,多方共赢。一地创新,多地共享
面对新就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重庆九龙坡区通过电商直播、即时配送等新职业孵化,开发宠物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场景,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同时,探索“社企联营”模式,为企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运营场景,引导其参与公共服务。
“就近帮”平台负责人、重庆汇博锦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卿优表示,“作为企业与政府合作,首先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提升社会福祉,是人力资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共数字就业服务平台能够吸引大量的求职者和企业用户,形成庞大的用户基础。虽然我们不收求职者一分钱,但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和商业机会,从而实现盈利。”
用科技力量赋能和升级公共服务,重庆九龙坡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因地制宜打造民生服务体系,是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挑战,挖掘就业岗位增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益尝试。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地域将民生服务经验标准化、服务产品化,为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持续而澎湃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