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四川省书法教学云平台省级试点校现场培训会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小学举行。来自全省的教育专家、省级试点学校代表等400余人齐聚郫都,实地观摩郫都区10余所书法示范校集中展示的书法教育成果,并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等主题开展现场交流,推进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校联动集中亮相
书法课程成果系统呈现
本次活动涵盖全区中小学书法成果集中展演、专家讲座、专家培训等内容。郫都区10余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通过展板展示、课程实录、现场教学、学生作品、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呈现书法教育在课程建设、文化氛围营造、学生成长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展区内,学生书法作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硬笔、毛笔兼备,DIY水拓染、扇面、书签等书法文创作品令人眼前一亮。部分学生现场挥毫创作,引来观摩嘉宾驻足交流。
犀浦小学将课堂“搬”上操场,近百名学生在阳光下整齐列阵,现场书写,引发全场关注。来自都江堰的一位教师评价:“这种形式不仅展示学生书写功底,更体现了校园文化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校本探索多元共进
构建书法育人体系
书法教育在郫都区的推进,不仅体现在课程普及和制度建设上,更体现在各学校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育人路径的校本实践中。据介绍,目前郫都区已实现书法课程在全区46所公办中小学的全覆盖,建成省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8所、书法教育示范校10所,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书法赛事奖项50余项。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将书法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顶层设计+校本创新”双向发力,构建“课程+阵地+活动”一体化书法教育体系,推动书法教学从课堂走向校园文化、学生成长全过程。
在校本层面,各学校积极结合自身资源基础与育人理念,探索多样路径,呈现出“人人有作品、班班有阵地、校校有特色”的实践局面。红光思源学校以“书香思源 墨香启源”为主题,构建“书法+阅读”融合机制,打造“书香半时,墨香一刻”午间写字时段,定期开展“读书节”主题书写比赛和作品展览。学校还设立师生粉笔书法专区,建设100个班级书法展示区,营造出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
崇宁小学则以“1+3+5”工作模式为统领,明确“一种理念、三项保障机制、五条推进路径”,通过课程建设、社团活动与文化空间打造,推进书法教育的常态化与体系化。学校设有专门的书法课和社团活动,每年组织书法展演与特长生评选,并建成“翰墨苑”展览馆、书法文化墙、作品展示长廊,推动书法教育融入校园整体育人生态。
推进数字平台应用
打造书法教学与评价融合新场景
近年来,郫都区加快推进书法教育数字化融合,着力拓展教学场景与评价方式,提升整体育人效能。
在应用层面,部分学校已引入四川省书法教学云平台、智能点评系统与教学视频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学习与教研工具。特别是在师资紧缺、水平参差的背景下,数字平台的使用为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基础建设方面,郫都区教育局依托“智慧教育”项目,建成一批数字书法教室,配备电子临摹台、三镜头系统、网络直播平台等设施,支持多场景、分层次教学,助力书法教育提质扩面。
为保障书法教育持续推进,郫都区同步加强制度与队伍建设。目前,郫都区已初步形成课程普及、师资支撑、文化渗透与数字融合并行的书法教育生态体系。此次集中展示不仅呈现了阶段性成效,更搭建起省内校际交流平台,为书法教育从“传统文化进校园”向“系统育人成体系”转化提供了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