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是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113.50万人,户籍人口81.39万人。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在荔湾交织汇集。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千年荔湾,乡愁记忆在西关
荔湾区俗称“西关”,自古风物荟萃、名胜云集,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活跃之地。荔湾区拥有历史文化街区14片、各级非遗项目86项及非遗传承人97名。荔湾区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荣誉称号。
荔湾是广州地区岭南历史建筑最集中、历史风貌最浓郁的城区,如陈家祠、西关大屋、西关骑楼街、沙面岛等,其中永庆坊街区获评2021年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景观奖优秀奖、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荔湾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生态区,粤剧、粤曲、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广绣等一大批岭南文化标志都源自这里。荔湾是广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一大批中华老字号。荔湾是岭南广府民俗大观园,知名民俗节庆有生菜会、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华光祖师诞、黄大仙诞等。
粤剧艺术博物馆
文化引领,经典与现代交相辉映
荔湾区依托广州市“文化强市”战略,初步探索形成了文化传承的荔湾模式。
荔湾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让利、传承人自主运营”的合作模式,成功打造了广州市首个非遗街区。同时,荔湾区还建立了广州市首个单独设编的非遗工作机构——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年,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荔湾非遗集聚区在珠江钢琴创梦园建成,打造了全市第一个集非遗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
“版权+民间文艺”,点亮岭南文化之美
荔湾区一直致力于探索“版权+”模式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建设中的创新路径,推动文化传承与版权保护的深度融合。荔湾区于2024年被选定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
以“版权+非遗”推动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有机结合:荔湾区积极探索版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通过版权保护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再生,使民间文艺在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版权授权作品
以“版权+阵地”提升版权的基层普及与公众认知水平:荔湾区将“版权+阵地”模式融入民间文艺保护实践,积极通过各类阵地普及版权知识。在永庆坊和珠江钢琴创梦园设立了区级版权服务和保护工作站,形成了版权为文化赋能的新格局。同时通过融媒体传播的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版权文化传播平台,让民间文艺版权的保护和创新成果走进群众生活。
(资料来源: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作者:徐明曦、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