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是文旅产业的方向和路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宜宾市翠屏区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旅游发展体系,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锚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提出“要加速释放文旅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做好‘文旅+’‘+文旅’的大文章”。宜宾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工作,要求翠屏区“将文旅产业作为重要产业门类抓紧抓实,推动文旅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多点开花、逐步成型”。省、市系列工作要求,为翠屏区在新阶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着力重点。
宜宾市翠屏区是全省排名前5的文化资源大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五级旅游资源12处,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同时,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在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国家级发展战略上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翠屏区全力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入选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僰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李庄古镇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收入和人数连续三年增长10%以上,蝉联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翠屏区将始终坚持以建设长江上游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为目标,创新实施“五大行动”,深化“三大机制”,强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图为翠屏区僰道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春活动
二、深入推进“五大行动”,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翠屏区将不断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文旅产业链条,丰富文旅产业业态,全力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全力推进遗产保护行动。编制《翠屏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督查机制,高标准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确保应查尽查、应保尽保。高标准推进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加快实施真武山古建筑群修缮、旧州塔古塔保护研究、城市记忆馆展陈等43个建设项目,推动文化遗产由重点保护向整体保护转变,由文旅开发向保护传承利用转变。大力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对全区20处历史建筑、4处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名城要素进行数字化信息连接,形成区域性文化遗产标识。建立“微改造+活态传承”模式,推动李庄胡家院子、大观楼展陈、冠英街民居文化体验等12个文物活化项目,重现老街巷、老建筑“历史场景”。探索完善支持非遗传承人开拓旅游市场引导政策,打造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体验馆、仁和非遗馆、非物质文化研究等5个沉浸式传承空间,创新“非遗节庆+文创开发+研学教育”三位一体传承体系,推动非遗技艺产业化转化。
(二)全力推进融合发展行动。做好“文旅+城市”,坚持“城区变景区,旅游即生活”理念,聚焦老城疏解、功能补短,用“绣花功夫”进行老城微改造、精提升,加快推动走马街-麻线街、流杯池-催科山等连片打造,实现旅游动线与城市交通、特色餐饮、主题住宿有机融合,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全国知名城市旅游目的地。做好“文旅+农业”,按照“三区互动、三廊串联”发展思路,推动南部现代田园体验旅游区、中部都市村庄休闲区、北部乡村文化体验区互动发展,提升茶博园、五彩金秋、金兰花谷等农文旅融合园区品质,打造荷莲文化节、樱花节、柑橘节等特色农旅活动品牌。做好“文旅+商业”,充分利用“旅游+场景”“非遗+体验”“休闲+消费”等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夜间旅游和假日经济,持续开展惠民消费月、数字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发放文旅电子消费券,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三)全力推进项目攻坚行动。强化项目包装争取,围绕中省市文旅产业政策、资金投向,主动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重点文化战略,先后建成李庄月亮田、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76个,谋划包装栗峰山庄文化村落、一曼红色文化产业空间等文旅项目18个,实现文旅“资源”变文旅“经济”。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文态规划与业态招引同步推进的方式,全力实施潼关码头改造、期来主题酒店、东鑫和考古遗址等22个重点项目,确保501中国白酒文化圣地、文脉大道二期、冠英街业态提升等5个重点项目2025年全面呈现。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公厕、立体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房车营地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以优质文旅项目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供给。
图为翠屏区合江门广场节假日盛况
(四)全力推进品牌营销行动。以翠屏山、天池公园为主要承载地,充分挖掘哪吒文化IP,打造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哪吒文化品牌。坚持主流媒体+商业媒体+对外平台+网红达人相结合,组织开展“走读四川·潮玩翠屏”“大V带你打卡翠屏”等十大宣传推广活动,全方位展示翠屏“山水人文城”之美。抢抓文旅消费爆发式增长机遇,高质量举办十月文学颁奖、“两岸情·李庄行”等品牌活动,以常态化文旅活动聚人气、增活力,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全力推进体验提升行动。按照“城乡统筹、均衡供给”原则,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品质”工程,统筹推进城乡文体场馆提档升级,启动图文两馆新馆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强文旅活动策划和导入,丰富品牌活动和业态场景,高水平举办古建文化交流、天府旅游名镇联盟等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僰道长歌、长江山河令、流杯池诗酒文化等沉浸式实景演艺活动。提升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系统功能,完善旅游咨询服务、全域导视和旅游交通咨询服务体系,打造“快旅慢游”生态圈。创新智慧应用,充分运用VR、裸眼3D、数字光影等技术,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提质增效,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图为翠屏区合江门广场《僰道长歌》沉浸式演艺活动
三、紧扣“三大机制”,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通过创新保障联动、交流传播、服务提质三大机制,统筹资源整合、品牌提升与服务优化,构建全域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图为翠屏区三江口夜景
(一)完善保障联动机制。组建文旅融合发展指挥部,建立“一周一现场、两周一例会、一月一交账”的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城景相融”合江门片区建设、翠屏山招商运营等多个工作专班,形成统筹有力、组织有序、推进有效的指挥调度格局。出台《宜宾市翠屏区文化旅游人才评价激励办法》,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实施“文旅英才计划”,重点引进数字创意、景区运营、营销推广等紧缺人才。整合文旅、自规、住建等部门资源,建立“多规协同”平台,推进规划衔接与资源共享。始终坚持“流量时代、运营为王”发展思维,借智借力先进运营管理团队,形成“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二)创新品牌传播机制。深化区域联动,构建线上线下,对内对外一体联动和旅游宣传推广体系,深化川南渝西旅游联盟合作,联合开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跟着哪吒游四川”等跨区域精品线路,建立友好城市互访推介机制,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深耕“一曼故里”“人文李庄”“醉美翠屏”“哪吒文化”等四大文化IP,创作一批具有翠屏印记的歌曲、形象片、影视片、动漫片、舞台剧,持续讲好翠屏故事、发出翠屏声音。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合作,市区融媒共建共享、内容联动,中央省地多级多层次媒体宣发,实现共鸣式传播。
(三)深化服务提质机制。推进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规模化、规范化、品质化提升,坚持“引”“培”结合,培育一批省市文旅产业优秀龙头企业。推进“一码通全域”工程,整合景区预约、场馆登记、消费支付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翠屏”。建立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20分钟响应”联动机制,推行文旅市场联合监管、涉旅投诉快处快赔等服务机制,营造“放心、舒心”旅游环境。配套落实“三免”宠客政策、文旅消费促进及暖客优惠政策,合力提升城市人气,做优文旅服务。不断优化旅游服务体系,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旅志愿者队伍,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宜宾市翠屏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