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胡锦武 陈柱佐
近年来,江西省鹰潭市协同推进产教融合与技能培训,显著提升广大职工的“含技量”,并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动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教融合育人才
为破解“校不知企、企不知校”“校企联合育人留人难”等问题,鹰潭以本地生源为重点,实施招生、教学、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培养。
“鹰潭每年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有1万人左右,约27.3%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本地就业。”鹰潭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倪华山说,通过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学生到本地企业实习,毕业后还能留企工作,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一批稳定可靠的人才。
鹰潭市的产业工人在参加技能竞赛
去年7月,位于鹰潭市的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迎来首批200余名毕业生,其中有一半选择留在江西工作。“在生源培养过程中,我们会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也会引导企业高层次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倪华山说,2024年新增聘任80名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作为产业导师在学校兼职任教,还安排31名教师到企业任“周末工程师”进行技术实操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将企业发展的需求、岗位设置、职业规范、生产流程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校企由此实现‘双向奔赴’,自然会有更多毕业生选择留下来发展。”鹰潭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廖旻说。
提技强能助成长
在江西水晶光电有限公司,一张员工发展“双通道”图片清晰标识员工发展路径——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每个通道设有1至7级且有相应晋升要求。
徐锋在此已工作12年,目前在专业通道中对应的是P5职级。“刚参加工作时对整个行业都感到陌生,经过这些年的钻研并参加各类培训,越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徐锋说,公司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激励机制和职工成长体系,畅通的晋升通道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
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鹰潭市总工会主席雷纪文介绍,2024年鹰潭持续健全产业工人技能体系,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开展技能培训200余场,采取师带徒方式培养技能人才1000余人,为职工技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协同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得益于产教融合和技能培训的协同推进,鹰潭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一家从事电磁线、漆包线等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江西中易微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了漆包线行业前沿技术。公司副总经理赵衡介绍,公司持续健全产业工人队伍体系建设的规范标准,注重发挥一线产业工人主体作用,鼓励员工参与项目建设,以此提升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位于鹰潭市的一家铜锌合金线车间
员工范利军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在设备改造期间提出的策略不仅改善了公司产品排线不良问题,还直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5%……工人“含技量”的提升,直接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动能”。
“截至2024年5月,公司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申报受理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赵衡说,这些都是员工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的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