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丰台好人| 曾伟伟:烈火淬青春 丹心筑平安

2025-04-16 16:04
来源:半月谈网

在右安门街道,提起“曾站长”,居民们总会想起那个在火场上逆火而行的身影,或是暴雨中蹚着齐腰积水转移群众的背影。1993年出生的曾伟伟,现任右安门消防救援站站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2年消防生涯里,他参与处置1800余次火灾扑救,疏散群众3000余人,救出被困人员100余人,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火焰蓝”的使命担当。

火场上的“冲锋者”: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2022年除夕夜,辖区一栋居民楼突发火灾,浓烟顺着楼道迅速蔓延,10楼有3名老人被困。曾伟伟带领队员抵达时,楼梯间已被浓烟封锁,他背上40公斤的装备,第一个冲进火场。“大爷,跟着我声音走!”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楼道里,他摸索着敲开房门,发现一位老人扶着助行器直咳嗽,立即将自己的备用空气呼吸器塞给对方,将其转移到安全通道。当他第3次冲进火场时,鞋底的防滑纹被高温烤得变形,却硬是从浓烟中背出最后一名被困儿童。

每次接警,他总是第一个登车出发。在一次仓储火灾中,库房货架因高温随时可能坍塌,他发现墙角蜷缩着一名伤员,立即匍匐前进,用身体护住对方,在货架倒塌前的最后一刻拖出伤员。队友们事后才发现,他的战斗服肩带已被钢筋刮断,后背烫起一片水泡。“火场就是战场,消防员多往前冲一步,群众就多一分生机。”他常说。

洪水中的“摆渡人”:用铁肩扛起守护之责

每年汛期,右安门辖区的低洼路段常因暴雨积水成“河”。曾伟伟提前数月便组织队员开展水域救援特训,带领大家在河道模拟湍流环境,练习冲锋舟驾驶、孤岛救援、绳结速降等技能。2023年7月,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辖区某老旧小区积水深达1.2米,20余户居民被困。他凌晨2点带队抵达,蹚着齐腰深的污水挨家挨户排查,发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蜷缩在床沿,立即和队员架起简易担架,在漂浮的家具间蹚出一条通道。转移途中,老人怕连累队员想放弃,他半跪在积水中稳住担架:“您放心,我们背也要背您出去!”

整个汛期,他带领队员执行排涝抢险任务6次,架设手抬泵排水3000余立方米,在易涝点设置警戒带2000余米。为提升队伍实战能力,他邀请专业教官开展“沉浸式”演练,模拟车辆坠河、人员被困桥墩等极端场景,让队员在真水真险中积累经验。如今,右安门消防救援站的水域救援分队已成为辖区防汛“尖兵”,队员们都记得曾伟伟的“硬核”要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的装备就是群众的‘安全绳’。”

街巷里的“暖心人”:让安全意识走进万家

除了抢险救援,曾伟伟还是社区里的“安全讲师”。每周他都会带着队员走进学校、养老院,用灭火器当“教具”,用救援视频当“教材”,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消防器材,蹲在地上给孩子们画逃生路线图。2023年暑假,他在辖区小学开展“消防夏令营”,让学生们穿上缩小版战斗服、戴上头盔,体验“小小消防员”的一天。当看到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喊着“遇到火灾要弯腰”,他笑着说:“安全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多讲一遍,危险就少一分。”

12年来,他累计参与社会救助1300余次,大到解救楼顶轻生群众,小到帮居民取钥匙、捞掉进下水道的手机。有次接到求助,一位老人的钥匙卡在防盗门外,他带着队员爬楼翻窗,半小时后将钥匙递到老人手中,老人颤巍巍地塞来水果,他却摆摆手:“这是我们该做的,您记住‘三清三关’就行。”(注:三清三关指清阳台、清厨房、清走道,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

如今,曾伟伟的微信里存着200多个居民的联系方式,备注着“李奶奶家灭火器该换了”“学校操场消防栓位置”等细节。在他的推动下,辖区20余个老旧小区加装了独立烟感报警器,300多家商户完成消防隐患整改,每年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

从火场到汛情,从救援一线到社区街巷,曾伟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消防员的初心:“我们多一份担当,群众就多一份安宁。”当警铃再次响起,他整理好战斗服,目光坚定——下一场战斗,他依然会是第一个冲向前的人。(北京市丰台区文明促进中心)

责任编辑:褚孝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