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他以满腔热忱投身公益,守护老物件,宣讲红色历史,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社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他,就是尹喜军。
老物件里的岁月情怀,筑起文化守护堡垒
1961 年出生的尹喜军,自幼生长在长辛店,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眷恋。多年来,他怀着对古镇文化挖掘整理的浓厚兴趣,坚持不懈地收集老物件。2012 年,在长辛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尹喜军与文物保护志愿者们共同创建了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并举办了 “古镇胡同照片展”。
展室中的老物件多数来自爱心捐赠,背后有着诸多感人故事。曾有人拒绝高价收购,毅然将老物件捐给展室,只因听闻尹喜军对老物件的珍视,相信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归宿。尹喜军常会问捐赠者:“您和我又不认识,为什么要把老物件捐过来呢?”捐赠者的回答质朴而坚定:“我打听过了,您不会把老物件卖了,更不会扔掉,老物件到了这儿,就算真正找到家了。”老物件在私人收藏中或许只是个体记忆,而在展室里,它们成为了大众了解历史的窗口。如今,展室已收集保存3千余件老物件,50多人加入了尹喜军组建的长辛店文物保护志愿队。《北京日报》《新京报》等新闻媒体及北京电视台多个栏目都对展室进行了报道,《法制晚报》的报道标题《捐赠老物件、千万别清洗》更是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捐赠注意事项。尹喜军如同一位执着的文化守护者,用实际行动为古镇的记忆安了家。
多元载体传播,点亮古镇文化之光
为了让古镇文化传播得更远,尹喜军可谓绞尽脑汁。他在社区印制《合成公社区小报》,制作《生我养我长辛店》《长辛店大街掠影》光盘,协助长辛店街道办事处编辑印制《长辛店大街掠影》《长辛店印迹》画册,还制作了“古镇文化扑克牌”和“长辛店古镇浓情”邮票首日封等宣传品。
随着慕名而来参观长辛店的人越来越多,尹喜军又开启了新的忙碌征程。他绘制《长辛店古镇文化景点分布导游图》,设计出红色旧址文化游、民宅胡同文化游、文物建筑文化游三条游览线路,涉及46个景点;编辑整理古镇文化游解说词,带头成立长辛店古镇文化导游队,将有共同爱好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经过培训,第一代9名公益导游员亮相,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游客免费讲解。
2015年暑假,尹喜军带领古镇文化导游队开展 “游古驿民俗、传红色历史”暑期活动,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实地参观学习长辛店历史。孩子们在活动中从小立志当好文化传承人,该活动获得《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北京日报也进行了刊登报道。如今,假期游古镇已成为地区寒暑假特色校外实践活动,尹喜军也于2018年获得“丰台区首都文化传承工程扶持对象”称号。他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播载体,让长辛店古镇文化的光芒愈发耀眼。
红色历史宣讲,传承革命精神火种
在古镇文化导游队的基础上,2016年,尹喜军带头成立了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主的“长辛店红色文化宣讲队”。在丰台区 “长辛店1921”红色党课主题教育活动中,尹喜军和宣讲队承担了重要的沿途讲解任务。从长辛店祠堂口1号的“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到娘娘宫、火神庙(伪警察局旧址),他们将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等史实生动地讲述给参观者。
尹喜军唠家常式的讲解风格深受欢迎,让参观者仿佛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位在长辛店生活多年的老人感慨道:“我在长辛店生活,经常路过祠堂口,今天是第一次走进劳动补习学校,才知道这里是这么有意义的红色景点。”参观过火神庙的游人也表示:“听讲解后才知道,火神庙里不但有民间传说、古建筑知识,还是二七大罢工时的警察局驻地旧址,增加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尹喜军和他的宣讲队,如同革命精神的火种传递者,将长辛店的红色历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
守护红色资源,献礼建党百年
在一次劳动补习学校院内安装避雷设施的工地上,尹喜军发现地上随意丢着一把老提梁壶、两个油灯和一台老式油印机,虽已破损,但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对历史的尊重,立即将它们拾起收好。随后,经过查阅资料、请相关人员鉴别,初步判断这些老物件极有可能是劳动补习学校建立时曾被使用过的设备,他马上将其送交给相关部门保管。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尹喜军除组织好社区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外,还积极参与挖掘长辛店红色文化资源,配合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劳动补习学校旧址等革命旧址展陈提升工作,为展陈提升布置建言献策。他以实际行动,为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默默奉献,在建党百年的光辉篇章中,添上了自己的一笔。
尹喜军,这位平凡的社区工作者,用多年的坚持与付出,在公益之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他守护老物件、传播古镇文化、传承红色历史,如同一束束微光,汇聚成照亮长辛店文化发展的火炬,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北京市丰台区文明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