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点绿成金东江源

2025-03-25 10:51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李兴文 程迪

一泓清水,从青山翠谷中奔涌而出。

江西安远,是东江的发源地,也是广东部分地区以及香港城乡居民的重要水源地。春暖花开,行走在安远,只见三百山云雾缭绕,东江两岸绿意葱茏。多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深情守护东江源,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吸引粤港资本落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筑牢生态屏障

清晨,67岁的护林员龚隆寿穿过三百山上蜿蜒崎岖的山路,一头扎进密林,开始一天的巡护。40多年来,他巡山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磨破解放鞋150多双。

龚隆寿在巡护山林 周密 摄

“刚开始巡山的时候,总感觉山路走不到头,一天下来脚上都是水泡。”龚隆寿说,如今手中的砍刀换成了智能巡护终端,但守护碧水的初心从未改变。

赣州市安远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熊莹介绍,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虽属欠发达地区,安远县仍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累计已投入13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先后组织3200名生态护林员开展常态化巡护。当地还严格划定森林禁伐、河道禁渔、矿产禁采的生态红线。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当地拒绝污染项目投资超150亿元,先后关闭企业500余家。

走进安远县欣山镇大坝移民新村,但见房屋规整,道路整洁。村支书杜日葵介绍,村庄原来在40里外的东江源区大山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200多户村民从深山搬迁至县城周边,通过脐橙种植、园区务工等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前走出大山就要一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据统计,通过“生态移民+产业配套”,安远县1.2万移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5000元。

“虽然牺牲了一时的利益,但换来的是东江碧水的滔滔南流。”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说,60年来,东江源头人民靠山不吃山,以保护好源头为己任,出境水质连续18年100%达标。

青山定不负人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安远探索“两山”转换新方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近年来,当地着眼于“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努力让安远成为湾区的“后花园”“净水缸”“果园子”“菜篮子”“米袋子”。

“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三百山景区高大的“护源石”上。半月谈记者在三百山景区看到,水源地周围郁郁葱葱、幽深静美,“护源石”旁的LED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空气负离子、水质pH值等十余项监测数据。

游客在东江源三百山景区游览 陶明 摄

位于三百山脚下的咀下村,昔日的荒坡已变为梯田错落、水系通达的“桃源水乡”。今年春节假期,这里人气颇旺。“民宿供不应求,游客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才能预订到。”咀下村村支书黄松说,得益于生态旅游的高人气,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我们计划再建9栋民宿,满足游客需求。”

安远县水利局副局长魏明钰表示,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三百山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3.8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05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2024年安远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237.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96亿元,同比增长21.07%。

每天供往大湾区的蔬菜约35吨,每年包括富硒大米在内的5.6万吨大米销往大湾区……特色生态农业既扮靓了安远的山川,又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目前,全县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40个,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建设果旅融合示范基地30个,发展蔬菜、猕猴桃、百香果、薯类等其他特色产业10万亩,湾区人民认养脐橙树1万多株。

在开放中发展

走进江西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的食用菌智能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公司董事长黄巧珍说,企业自主研发瓶栽生产模式,建成国内一流的食用菌智能生产线,实现了菌菇生产企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入选全国首批“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

“生态优势正转化为招商优势。”安远县商务局局长唐春娇介绍,当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打好“东江源”牌、主攻大湾区市场,一手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一手整理绿色招商负面清单,5年来签约引进大湾区项目108个,占全县引进项目总数的70%多,绿色产业对GDP贡献率从2018年的31%提升至2024年的52.4%。

这种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地方和企业的“双向奔赴”。自2021年落户安远以来,江西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快速发展,员工规模由不足百人扩展到600多人。“安远县的优质生态和高效服务,让我们决心在这里扎根。”公司负责人徐江涛说。

虽在深山中,声名播香江。港资企业赣州联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内,经过模切、共轨、压平、合书芯等工序后,一本本儿童图书“走”下生产线。公司总经理张松竹说:“公司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2017年以来已为当地带来税收7500万元。”

“与源区百姓祖祖辈辈相伴的青山翠谷,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说,“我们通过转产转型,‘转’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更是一方绿色新天地的发荣滋长。”

编辑:范钟秀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