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瑞金市叶坪镇: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3-24 15:39
来源:半月谈网

近年来,瑞金市叶坪镇按照“片区谋划、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持续推进产业振兴,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抱团发展模式、发展高科技农业、新农人带货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龙头引领,富硒蔬菜畅销湾区

走进叶坪镇百晟农业公 司的蔬菜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富硒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打包,准备将新鲜的蔬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百晟农业成功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获得富硒产品认证3个、有机产品认证4个。目前建有1700亩设施农业大棚、9600平米育苗棚和60000立方冷库。1.2万平方米的脐橙精选加工厂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未来这里将成为集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与此同时,示范园内计划今年4月新种植有机芦笋700亩,并建设10亩农业智慧方舱种植有机松茸,探索现代农业科技新模式。“智慧方舱能精准控制温湿度,松茸的品质和产量将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胡志杰介绍。通过龙头企业强带动,叶坪镇正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发展。

“今年我们计划新增种植水果玉米300亩、富硒蔬菜700亩,同时延伸果蔬加工产业链,力争冷链仓储库芋头初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毛芋头突破1万吨。”百晟农业负责人花继峰信心满满地说道。产业基地内设有1个帮扶车间,车间内全年带动15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就业。

二、抱团发展,构建联农带农机制

 叶坪镇2500亩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内,江西百晟与橙乡农业两大企业以“返租倒包”模式打造联农带农样板,主要为企业提供大棚、技术、销售全链条支持,农户“拎包入驻”当“产业工人”。目前已有10户农户承包457亩大棚种植高端蔬菜,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较传统种植增收3倍。园区设立帮扶车间,优先吸纳15名脱贫户就业,月平均工资2800元。在采摘、分拣等环节创造280个灵活岗位,带动周边岭脑、山岐、松坪、云集、均田、叶坪社区等6个村人均年增收1.2万元。39岁的脱贫户黄小全承包了园区16个大棚种植了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年收入突破16万元,他说:“现在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还能拿土地租金,日子越过越好了。”

叶坪镇新院村350亩的果蔬基地也是以“返租倒包”模式将大棚租给有意向种植的村民及大户,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村民钟慧明夫妻租了4个大棚种植各种蔬菜。该村脱贫户丁艳明在基地务工,实现“租金+薪金”的双增收,“家里5个小孩,需要照顾,现在在这里务工,一天90元的工资,一边照顾小孩,还能赚点钱,很满足了。”

三、科技赋能,功能农业带农共富  

叶坪镇通过引进高科技农业项目,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健康产业升级。江西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洋坊村种植的600亩紫灵芝,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的运行模式,积极探索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林下经济新路子,在岭下小组创办了全省首家“林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项目”林下经济展示基地。“现在公司已经是三产融合了,从种植到采摘管理各个环节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大约可以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江西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明如是说。“我在基地主要负责收灵芝和灵芝粉、装框、晾晒等工作,一个月4800左右的收入”洋坊村村民钟小小满脸笑容的说道。

在深隆国际稻都公司的种植基地,机械声隆隆作响,大型翻耕机正来回作业,翻犁土地。“今年我们在朱坊要扩大种植,去年在洋江下小组种植了250亩,效益还好,今年我们打算扩大面积,再种植280亩”公司负责人王金隆说道。这种专为糖尿病患者研发的功能稻,富含特殊营养成分,市场前景广阔。在下罗村,诚茂农业公司盘活的200亩失管果园如今焕然一新,种上了金牧粮草,农户通过将荒废的土地流转出租给诚茂农业公司,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下罗村的就业机会。蓝田集团实施的水田垦造一体化项目已完成330亩旱地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产出效益显著提升。

四、云端拓路,农特产品走出乡村

"丹丹农场周边,整片整片都是赣南脐橙,老表叫丹丹多帮大家推广宣传,想吃橙子的,来找丹丹"在瑞金市叶坪镇90后“新农人”钟丹的丹丹农场视频直播间里,本土抖音带货博主、"新农人"钟丹正通过直播销售蜂蜜、蜂王浆、土鸡、赣南脐橙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这个由镇政府扶持打造的"牧蜂农场"品牌,去年成功亮相第二届省消费博览会,不仅实现年网销农产品超百万元,更通过“线上+线下”带动周边农户销售优质农特产品。像钟丹这样的利用网络销售农特产品的叶坪新农人还很多,他们正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让叶坪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黄沙村华屋红军村党员华丕懋通过网络平台不仅销售华嬷嬷泡菜、客家小吃等土特产,还宣传红色文化。“马蹄村”朱坊村朱重粮、朱欢等村民在网络上销售马蹄,还有叶坪社区种植大户吴森林、谢南海等,种植草莓20余亩、红薯50余亩,通过快手、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草莓等农特产品,将这些新鲜的农产品销售到千家万户。这些“新农人+电商”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加。

如今的叶坪镇,现代农业的基因已深深融入乡村振兴血脉。下一步,将持续锚定"农业工厂化、农民职业化、农村景区化"的发展坐标,带动周边千户农户参与三产融合,让产业振兴的动能持续转化为百姓共富的福祉。(张艳芳)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