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江苏宜兴: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机制

2025-02-17 17:10
来源:半月谈网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家、省、无锡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擦亮“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

实现新设企业0.5天办结率98%以上,存量企业当场受理率90%以上

协同联动

着力构建便捷高效新环境

一是构建“1+N”的政策保障体系。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痛点”,侧重经营主体主观感受,每年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标出“路线图”,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明确重点和方向。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还相应出台一些配套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全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保障。

二是深化专班工作机制。坚持方案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专班化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抓好各领域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和有序落地,定期开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督查,精准化查找短板,颗粒化推进提升。

三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微信公众号、宜兴日报等媒体平台,宣传解读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及时推送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改革创新

着力激发护航发展新活力

一是推动传统办税厅数字化转型。打造集办税、缴费、体验、志愿服务区域一体的综合办事大厅,75%以上简易事项实现前置受理快速处理,建成2个24小时智能微税厅,变“窗口办税”为“无人办税”,“厅点办税”为“就近办税”,非接触式办理率达98.5%,逐步实现传统办税大厅向数字厅、智能厅、体验厅转变。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准入和服务模式。出台《关于开展全市低效建设用地集中连片腾退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市低效建设用地整治腾挪,更好实现空间资源的系统性重塑、集成性优化,为重大项目的落地做好要素保障,真正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进一步规划引导产业用地布局,综合开展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区域评估,推动项目高效落地开工,保障土地开发进度。按照“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契约原则,强化政企对接,优化涉企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打通政务信息共享壁垒。构建“数字底座+部门(行业)应用+城市大脑”体系,推动实现“数据贯通、业务流畅、标准一致”,建成人口、宏观经济、地理空间、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一企一档、公积金、经济运行分析等专题库,不断提升我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水平。

提升效能

着力打造便民惠企新举措

一是助企惠企更暖心。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企业敢干的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各级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推动减税降费等政策直达快享。常态化开展重点投资项目专班服务,实行“一项目一专员”制度。

二是项目审批更高效。制定出台《宜兴市优化“三提三即”审批服务细则》,加速推进项目快落地、早投产。推行审批服务集成办理,企业登记当场受理率达90%,推进企业变更、备案、注销全程电子化工作。外资企业开办实现“半日办结”,市场主体“住所在线核验”系统上线运行,快速核验只需1秒。落实“两个免于提交”、施工许可证分段办理等改革举措,推广施工许可“一证到底”和“免证办”改革。统一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开工条件,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前提下,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推动项目加速开工。

三是办事服务更便利。拓展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服务覆盖面,推行企业不动产带押状态办理过户、续抵、变更等不动产登记业务,切实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完善不动产登记“五联五通”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实现更多重大项目“竣工即发证”。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改革举措,提升通关效率。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签”“自助打印”,打通签证服务“最后一公里”。

放管结合

着力营造公平公开新秩序

一是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实施“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服务举措。深化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企业注销“一网登录、一网共享、同步办理、实时反馈”,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是优化监管机制。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常态化,制定年度市级部门联合监管计划。规范招投标行为,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招投标“不见面”开标,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全部实现“不见面”开标,实现了供应商“不出门”“零跑路”完成采购活动。

三是完善企业法律服务机制。推进“律护企航”“产业链+法律服务”等行动,成立宜兴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团,组织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月活动,试点推行首席公职律师制度。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服务机制,在官林镇设立全省首家线缆企业信用修复指导工作站、破产调解联络站。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建立涉企执法检查计划审核、公示制度,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勤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