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2025两会看重庆】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以改革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5-01-17 14:32
来源:半月谈网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市场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基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年,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川渝经营主体跨省域迁移登记试点,推动制度规则衔接、监管执法联动,统一企业名称审核标准、申报规则,制定川渝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率先开展经营主体跨省域迁移登记集中攻坚试点。2024年全年,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区域地方标准14项、互认地方计量技术规范8项,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57次、联合执法50次,落实落细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公平竞争互查互认等制度改革工作。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坚定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责任,动态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309件,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六专”模式获全国推广。

支持标准体系建设,充分激发主体创新活力,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一体化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启动《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立法,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制度和平台双轨同步建设,有力支撑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22.66件、同比增长15.55%,有效注册商标总量92.7万件、同比增长10.6%。在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基础上,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95项,发布地方标准175项;出台省级碳计量中心管理办法,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7项,新发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25项,2项产业计量成果入选全国“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创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服务监管模式,着力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

在对市场中经营主体的监管与治理模式上,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建立专项整治(行动)统筹机制,将40个区域、13.7万户经营主体纳入“沙盒监管”,减少企业重复检查5600户次;首创涵盖市场监管全领域的“三书一函”制度,依法对1404件轻微违法案件不予处罚、285件不予实施强制措施,逐步实现“无事不扰”与“温度治理”的有机结合。同时,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在准入机制与主体培育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深化市场准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迭代优化企业开办“E企办”,推行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等11个“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构建个体工商户分型梯次培育和分类多元培育机制,累计推动9054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75万户、居直辖市第一,企业在经营主体中的占比达31.7%、居西部第1位。

深化重点问题整治,数字化赋能信用监管机制,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

2024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累计查办案件2.98万件、同比增长5.29%,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11件;进一步严格“三品一特”安全监管,深化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开展食品监督抽检13.4万批次、问题发现率2.94%,药品抽检合格率达99.73%。在食品安全领域,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并落实“渝食安”全链条智管综合场景试运行,重点食品溯源系统赋码88.7万批次,建成“数字商超”61家,“校园食安”智慧监管经验获全国推广。在破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首创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合规建设指南,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专业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常态化应用,归集涉企信息1136.97万条,依法将83名违法当事人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接下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更好发挥质量体系基础支撑作用,精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着力促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持之以恒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打造“十四五”规划收官标志性成果,谋划引领性、标志性、示范性“十五五”工作,在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代斌)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