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双千亿”目标,布局打造6个百亿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建设三峡库区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到202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围绕“双50”目标,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到2035年县城规模达50平方公里、50万人。忠县县委书记李电在2024年“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忠县专场,围绕“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特色中等城市特色产业集群县域样板”,详细介绍了忠县“双千亿”“双50”发展目标与路径。
迈向“双千亿”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双千亿”,是忠县的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实现?
答案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忠县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出“双千亿”奋斗目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布局打造新能源材料、化学原料药、智能制造装备、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粮油加工、果蔬加工6个百亿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建设三峡库区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和市级高新区,到202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
具体来说,加快建设18.8平方公里的园区平台,着力构建以乌杨组团、苏家组团、水坪组团、新生组团为主的“一园四组团”总体空间布局,聚焦新能源材料、化学原料药2个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粮油加工、果蔬加工4个特色产业,打造全市最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西南地区最大液化天然气加工处理基地、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面业加工基地、农产品冻链物流基地、全国最大的NFC橙汁加工中心和亚洲最大的柑橘分拣车间。加快建设西部最具影响力的5G数据电缆及智慧传输产业基地、市级绿色建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一流柑橘加工基地。
作为国家级柑橘交易平台——重庆三峡柑橘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进一步擦亮忠县“中国柑橘名城”名片,为“忠橙”出海插上了翅膀。目前,省部共建国家级柑橘产地市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忠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跃升至105.89亿元,被授予“2024中国(橙类行业)十大领军品牌”“2024中国品牌500强”等称号。
在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先手棋”和“胜负手”。忠县实行以市管干部为链长、驻点招商为点长、有影响力的商会会长为招商大使、明确专人为“一对一”服务专员的招商引资“三长一专员”机制,推动“落地项目一个月签署协议、签约项目3个月开工”。
锚定“双50” 建设特色中等城市
忠县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一批批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嵌入城市各个角落,不仅扮靓了城市的“方寸之美”,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忠县坚持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计划到2035年县城规模达50平方公里、50万人。
“忠县将着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活力。”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海波说,忠县正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路综合交通体系。渝万高铁将于2027年4月通车,忠县到重庆主城仅需36分钟。
作为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港口,忠县新生港加强与南充、广安、黔江、梁平等地商贸合作,累计货物吞吐量1160万吨,预计到2027年港口货运年吞吐量将超过800万吨。在县域内,先后建成忠州大道、忠义大道、忠信大道、港城大道、忠石沿江旅游路,进一步完善了“一江两岸四片区”交通主骨架,拉开了特色中等城市建设格局。
忠县还将着力让城市生活更有品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网上民生实事“七办”机制和年度15件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办,建成临江公园、香山体育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和全市县域第一家万达广场、全国首个以“数字产业”命名的高职院校——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工程”和城市“幸福社区”建设,力争到2027年实现巴渝和美乡村全覆盖。同时,忠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放大文旅资源优势,统一运营石宝寨、白公祠、皇华城等“忠州八景”,持续举办长江三峡马拉松、长江三峡电子竞技大赛、长江三峡龙舟邀请赛、村跑等赛事活动,全面唱响“三峡留城·忠义之州”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县。
此外,忠县将着力让城市治理更有韧性,体系化建立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除险固安机制,实战运行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水库运行智慧管理、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等系统和县乡两级治理中心。
做好“加减法”
打造魅力生态城市
围绕降碳减污做“减法”,围绕扩绿增长做“加法”,不断提升生态“含绿量”、发展“含新量”、经济“含金量”,这是忠县绿色发展的执着理念和坚定原则。
忠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含绿量”、发展“含新量”、经济“含金量”同步提升,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忠县获评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我们坚持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控源补短、一体推进,县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忠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冬明说。忠县加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全县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8座,城区、乡镇(街道)、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全覆盖,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质连续6年稳定达到Ⅱ类,11个水域功能区均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城市和乡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忠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严控交通、扬尘、工业、生活污染,完成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340家,减排氮氧化物550吨、非甲烷总烃104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在345天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忠州蓝”成为市民朋友圈频频分享的内容。
同时,忠县建成了餐厨垃圾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置中心,全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稳步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长江两岸20余万亩柑橘标准果园形成独特“生态走廊”。蓝天、碧水、青山,在忠县的生态版图上浓抹了三种亮色。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青山绿水,映照初心。”忠县县委书记李电表示,接下来,忠县将持续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新忠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忠县力量。(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