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津,文化社区(村)有很多种模样:沉浸式数智文化社区(村),幸福一家亲、和谐邻里情的家风社区(村),15分钟阅读圈的书香社区(村)……每一种模样,都是文化夏津的生动体现,共同构筑起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数智”与“文化”双向赋能
“有群众就通过‘三心融合’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反映:近期天气变化较大,老人孩子容易生病,需要加强对以上群体的卫生知识宣传。”夏津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杨春正介绍说,平台接到诉求后,及时联系职能部门,第二天便组织了一场这方面的宣讲。
老人需要关爱,学生需要学习空间,残疾人士需要帮助......面对众多志愿服务需求,夏津通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社会治理中心融合联通,搭建了“三心融合”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在18个城市社区铺开应用,让群众来“点菜”,志愿服务小分队“上菜”,形成“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全覆盖、闭环式文明实践服务网络,让群众通过“指尖”即可感受文明新风,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夏津立足“互联网+”服务社区的理念,着力打造社区网络全面覆盖、社区文化资源共享、社区居民互动畅通、社区管理协调一致的新型数字文化综合体环境,为文化社区建设提供“24小时数智服务场景”。
“我们把社区文化阵地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深挖优势资源,将基层公共服务的人力、阵地、活动、服务等资源统筹起来,实现多方共建、多方共享,数智融合与文化社区建设双向赋能,激活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活力。”杨春正表示。在一份又一份“点单”“接单”的路上,夏津协调各单位接力奔跑,认领群众“微心愿”,办好群众“微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和合”家风涵养新风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勤俭班班有,懒惰样样无”“千里家书一堵墙,让他三分又何妨?”……走进夏津郑保屯镇柳元庄村家风一条街,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墙绘引人注目,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及家风家训等内容跃然墙上。
人文精神的养成,必然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和合”是夏津家风文化的特征,“尚德”则是夏津人精神境界的体现。
夏津秉持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议题,摸索出了独具匠心的“答卷”。
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机关、村庄、学校、企业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及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通过成立家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幸福e家”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开展“百校联百村家教家风进万家”项目,以家庭教育凝心聚魂助力家风建设;探索建设家风积分超市,实现了积分制引领作用;举办全民家风节,发现、传承好家风,不断扩大好家风影响力,进而形成影响社会的新风尚;整合文化社区、村史馆、孔子学堂等各类资源,以点带面,打造了北铺店家风学堂、宗庄村互助食堂、拐尔庄孝善基地等家风建设示范点,用身边的家风好故事、好典型、好经验,带动周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目前已建成家长学校400余处,开展家庭教育3000余场,影响家长近5万人,全方位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家庭家教家风工作格局。
“结合乡情、村情、社情、企情,立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充分挖掘紧接地气、鲜活生动、温情感人的特色家风,并大力弘扬,更能推进营造家家户户建设好家庭、好家风的浓厚氛围。”夏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好云表示。
书香“悦读”融邻里
推门进入位于夏津银城街道朝阳社区的城市书房,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读者可尽享读书乐趣和休闲时光。
“开在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就像家里的‘大书房’,书很多很全,氛围好,我经常带孩子来。”居民郭玲玲难掩对城市书房的喜爱。
朝阳社区这家面积16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藏书5000册,涵盖综合、历史、文学、政治、少儿等类别,还配备了县图书馆分馆数据墙系统、物联网系统、儿童触摸桌等智能化设备设施,最大程度满足了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
提升“悦享”服务,激发居民参与“新活力”。夏津实施“提质15分钟阅读圈”民生实事工作,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居民阅读形式,打造充满活力的“书香社区”。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启动“第九届鄃城百日诵读”活动,开展“以书传情 快乐诵读”第三届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8场次,不断营造浓厚读书氛围。今年以来,该县图书馆已接待读者20.5万人次,文献外借量15.5万册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次,居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此外,夏津还充分利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资源,突出社区老年学校、养老服务站功能,发挥“为老”服务矩阵作用,开设舞蹈、瑜伽、健身操、京剧、摄影、器乐等专业,满足社区老年人高层次多元化文化养老需求,让文化与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夏津县委宣传部 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