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改革创新强县富民的蕲春实践

2024-09-23 10:3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进位,2023年湖北蕲春在全省首次强县工程考核中位列第16位,获“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

“产业链”担当“主攻手”

9月7日,在全省农业品牌建设推进会上,蕲春蕲艾作为全省唯一艾草品类跻身4个省级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特色产品变为金字招牌。

1公斤干艾叶卖14元,加工成艾条可以卖45元,做艾灸服务可以增值到100元。

这是一株蕲艾的最新价值链。

去年以来,蕲春县引进九州通等龙头企业,与蕲州府供应链有限公司共建供应链平台,推动蕲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方面,供应链平台提供“良种、良技、良仓”等服务,破解传统种植“产量低、仓储难、成本高”等难题。2023年,蕲艾人工种植每亩收益达到2400元,机械种植每亩收益达到3500元。

二产方面,组建蕲艾科技集团,投资15.8亿元,建成11万平方米工业园——蕲艾产业发展示范园,以工业地产产权及租金入股方式,吸引国内20余家企业落户,开发坐灸椅、草本雾化、艾灸机器人等高附加值产品。

今年6月,湖北艾参药业有限公司入驻蕲艾产业发展示范园。“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公司负责人赵莉莉说,这种方式一是轻资产注入,投资风险小;二是能够就地收购道地艾叶,使用蕲艾品牌;更重要的是,蕲艾科技集团提供销售渠道。

三产方面,推动蕲艾产品进入京东、天猫、抖音,发展网络直播带货,去年线上销售额22.5亿元;启动蕲春艾灸馆“千城万店”工程,近2万家艾灸馆遍布国内外。

今年4月8日,黄冈市“奋战开门红·县市长话经济”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蕲春县长陈丹表示,将坚持以供应链思维推动蕲艾产业“出圈”。

立足“时珍故里,中国艾都”定位,蕲春强化“以三产促二产、以二产带一产”链式思维,持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聚力打造以蕲艾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

该县建设百亩以上连片基地200个以上,稳定种植面积22.75万亩。市场主体超过4000家,过亿元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规上企业23家。研发蕲艾产品18个系列1000余个品种,拥有准、械、消、妆字号189个,系列注册商标7414件。

依托“蕲春艾灸疗法”国家级非遗和国家级劳务品牌,建立艾灸师培训标准体系,累计培训艾灸师达7.3万人。建成蕲春艾灸馆总部示范店,实施“千城万店”计划,推动蕲春艾灸馆在全国落地。对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制定“蕲艾”“蕲春艾灸”品牌管理办法,主导发布中国艾草白皮书,打造蕲艾独特IP,推动蕲艾企业创建国家驰名商标和产品品牌。

“2024中国品牌价值信息发布榜”发布,蕲艾品牌价值达130.3亿元,实现9连增,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24位,较去年跃升6位,实现九连升,荣登全国中药材地标品牌价值最高品牌。

“锚定千亿产业目标,抢抓省委出台“艾九条”支持政策等重大机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蕲艾大健康产值实现预期目标。”蕲春县委书记胡安元掷地有声。

“软实力”筑牢“硬支撑”

“现在招商政策好,不用多跑路就可以把这个(施工许可)证办下来。”湖北平合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项目施工负责人张继承说。

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告别“先报、再审、后批”轮候模式,“信息跑路”替代“群众跑路”,蹚出蕲春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以创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为“突破口”,蕲春打出“建机制、强改革、抓落实、降成本”组合拳,在2023年度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名第23位,较2022年度再进5位。

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胡安元、县长陈丹“双领衔”领导小组,定期调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开展“我为企业跑订单”“我为企业找市场”行动,面对面、实打实纾困解难。

同时,在全省率先设立营商环境专责机构——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项目要素保障中心),集中办公、实体运作、专职推进,全力支持企业经营要素保障、项目落地、建成投产。

“开门评营商,跟进看营商”。该县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纪律监督、媒体舆论监督“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将优化营商环境质量评价权还给企业、交给社会、具体到人。

剑指“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蕲春县今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办理分阶段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市域通办,办理施工许可证核发实现电子证照应用等创新举措,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项目立项、报建、验收等审批时长缩减50%。

立足“小切口、精细化”,今年上半年成功申报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项目7个。推行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全程“零见面”兑现“两化”融合奖补资金220万元。探索上线“艾之家”综窗,县级政务事项1990项全部入网“应进尽进”,自助终端机上线事项1280项,规范县乡村三级事项1065个,强化网上可办率100%;对涉艾市场主体事项“一窗通办、一网联办、一次办结”。

截至8月底,全县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2074户,同比增长128.15%。

“文旅花”绽放“振兴路”

近日,位于蕲北檀林镇雾云山村的查国桢故居迎来一批游客瞻仰参观,游客田庆感慨地说:“这里让我们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又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放松了身心。”

在大同镇,当地擦亮“全国森林康养小镇”名片,打造集漂流戏水、时尚运动、野趣露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鸳鸯河生态漂流景区。带动数十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周边农家乐、小商超平均月增收近万元。

近年来,蕲春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文旅服务业扩面升级,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9月14日,引客入蕲“寻艾之旅”活动蕲春启动。200多位游客先后参观体验蕲艾酒店、李时珍纪念馆、蕲艾产业发展示范园、蕲艾工厂、蕲艾文化展示中心、蕲春艾灸馆、药旅小镇等地,考察蕲艾产业发展态势,感悟博大精深的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株林镇会龙池村、三角山村等地引进优质白茶深加工、茴香、黄精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项目,创办会龙池道灸堂,建成4.8公里龙潭峡谷游步道,建成仁近山馆、松筠阁等特色民宿、农家乐和游客接待中心,开发出豆油、茴香粽子、手工米粉、生态茶、茶树菇等农家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每逢周末和重要节假日备受武汉、黄石、九江等游客青睐。

文旅融合接地气,振兴路上养精神。

“走走走,到广场看表演去!”9月10日傍晚,张塝镇塔林村村民边吆喝边向村文化广场走去。文化广场上,舞蹈、快板、大鼓等丰富多彩节目,让观众享受到“精神大餐”。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该县构建县、乡、村三级立体宣讲体系,成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德才教育”等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建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宣讲团,以身边人讲述身边故事。

9月9日,蕲春县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劳模工匠事迹宣讲活动,董振兴、韩善明、王晓玲等劳模工匠代表结合各自行业和岗位实际,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让职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

“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蕲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说,“从大众化着眼,从分众化着力,我们确保让群众在振兴路上的理想信念更加‘声’入人心。”(陈钰、徐海朋)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