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彩礼要幸福”“少了攀比,人情味更浓了”……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向高价彩礼、铺张攀比说“不”,通过给人情减负,为幸福加分,促进乡风文明,画好美好生活“幸福圈”。
抓整合 移风易俗更有力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宜春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工作机制、基层阵地和考核考评的有效整合,让移风易俗抓得更实更有力。
近年来,宜春市强化移风易俗工作机制整合,明确了市级抓统筹推进,县级落实主体责任,乡、村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目前,市、县两级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会近30次,推动破解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难点问题。
该市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陆续出台《推进丧葬礼俗改革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推进。
基层阵地整合。该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组建移风易俗类志愿服务队1926支,常态化利用宣讲室、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
考核考评整合。该市明确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和专项巡视巡察重要内容,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前置条件,也作为考核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成效的主要内容。
抓重点 社会风气更文明
移风易俗,摈弃的是陋习,倡导的是新风。
紧盯示范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三个重点,宜春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让新风扑面,乡风更文明。
该市重点抓好省级示范县铜鼓县和市级示范县高安市、丰城市、靖安县以及21个市级示范乡镇、882个市级示范村移风易俗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晏伟告诉记者,全市通过示范创建,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形成“活动联办、新风联树、改革联动”的工作态势。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该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重点抓好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让广大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受益者。袁州区寨下镇塘下村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家风家训,形成“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的良好风尚。
抓引导降彩礼。市、县两级宣传部门和民政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以村为单位摸清适婚男女底数,建立党员干部包户制度,开展敲门上户行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近三年来,全市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活动3169场,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75.32万份,编写移风易俗乡土教材8本,发布“道德红黑榜”近1.06万次,制定投放公益广告1.75万个。
移风易俗,连着万家福。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宜阳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入微爱公益,每月至少开展一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社区居民好评。
全市各地结合地方特色,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送进千家万户,提升群众活动参与度。万载县推出移风易俗我先行系列活动,通过移风易俗文明承诺等形式,倡导文明新风。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节俭……该市以移风易俗“五个100”等先进典型为原型,精心创排《家风代代传》《文明新风幸福传》《谈婚论嫁》等小品小戏,依托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展演,通过移风易俗大篷车等形式开展巡演。
“以前是要我改,现在是我要改。”铜鼓县大塅镇公益村的村民们说。通过宣传教育、正面引导,广大群众成为新风新规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
抓示范 凝心聚力育新风
移风易俗,示范引领,让群众学有榜样。
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走在前。该市印发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方案,党员干部签订相关承诺书,倡导节俭养德、厚养薄葬、婚事新办等文明新风尚。
樟树市聘请257名驻村第一书记为婚丧礼俗改革宣传员、750余名网格员为婚丧礼俗改革信息员、1200余名志愿者为婚丧礼俗改革辅导员。
宜春市发挥自治组织管理作用,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化为“硬约束”。全市现有红白理事会3556个,将红白喜事标准写进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办理流程,建立红白事报告制度,制定红白事宜具体量化标准,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发挥群团组织促进作用,合力推进移风易俗。市妇联成立首支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聘请农村妇女干部担任“公益红娘”,为农村青年提供免费婚恋服务,宣传引导抵制高价彩礼、豪华婚礼;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在广大适龄青年中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
移风易俗,注入的是文明力量。该市坚持守正创新,聚焦群众需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提质增效,全域培育文明新风尚,联起百姓“幸福圈”。(记者梁健、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