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十里钢城”,重庆大渡口区近年来通过挖掘工业旅游资源价值、打造沿江文旅带、布局音乐产业,培育文旅产业新亮点,推动全区文旅融合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活力。
工业遗迹焕发文旅新生机
大渡口区工业遗址丰富,全区正大力促进特色工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盘活闲置的文旅资源,使各类工业遗址焕发出新的文旅生机。
坐落于大渡口区义渡路999号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简称“工博”),由老重钢型钢厂(下称“重钢”)工业遗存脱骨改造而成。工博以重钢与遗存的工业旧址为核心,展现了大渡口从工业遗存向文旅转型的历程。
2010年,为记录重庆工业历史,积淀城市文化底蕴,重庆市政府决定将重钢旧址改造成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2019年9月,占地152亩的园区对外开放,由“百年风华”主展馆、“钢魂”主题馆、工业遗址公园“两馆一址”构成。
“目前园区供游客游览的区域为一期公益项目,正在建设的二期场地将打造更加完善的商业配套场地,探索更多文旅业态。”工博相关负责人介绍。
“钢魂”主题馆内,设置有讲解采矿、炼钢等知识的卡通视频、拼图游戏;利用车间旧管道制作的“传声筒”,组成探索游戏“矿道探奇”;主展馆展出的《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基本陈列》,是了解重庆工业发展历程的窗口。工博打造“工业+旅游+研学”模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成为重庆众多中小学的研学场所。近年来,工博还联合多方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成为游客打卡地标。
“工博不仅是对重庆丰富工业历史的生动记录,更是工业遗产转型利用的成功典范。”大渡口区文化旅游委主任黄婷婷说,未来,大渡口区将继续推动工博二期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文创、工业总部、工业设计等相关产业,激活工业文化遗存、建设工业文化艺术区。
最美江岸线升腾夜间烟火气
重庆是独具特色的山水之城,大渡口区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紧扣“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的建设任务,推动沿江景观的治理、升级和亮化工作,长江岸线持续扮靓,让游客领略到山城与江城的融合之美。
34公里滨江岸线和5座大桥的桥下滩涂空间,将大渡口沿江的文旅资源和项目串珠成链。从义渡古镇出发,沿着大滨路滑石滩沿岸步道前行,时常会看到江滩上露营的游客。
重庆首个低空飞行游览项目也在此落地,从茄子溪码头出发,沿长江游览大渡口、巴南、九龙坡部分区域,拥有着横跨长江的广阔视野。自开通以来,游览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日均飞行超100次,全网搜索量超1000万次。
每到夏季,夜幕降临,从江滩拾阶而上,各种小吃、水果、冷饮等摊位一摆就是几公里,微型露营、文创集市、定制摊位等休闲业态聚集于此。“大滨路集市有吃,有玩,有烟火气,也有文艺范儿。政府通过完善设施配套,加强管理,夜市、夜游、夜展这些新业态点燃了全区灯火璀璨的夜经济。”黄婷婷说。
大渡口区打造的金鳌田园综合体,今年已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彩梯田”“七彩油菜”“叠彩蔬菜”“律动荷塘”等精品田园景观四季变换,丰收台、观景台、瓜果长廊等梯田景观点缀其间。环山而上,一面是“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一面是“大江东去”的壮阔,正适合都市人群在此短暂小憩,振奋精神。
在金鳌山上,当地瞄准近郊游、乡村游承接地,打造了“春赏油菜、夏看葵花、秋观丰收、冬品农菜”的四季景观,形成10公里“既有价值又有颜值”的多彩经济作物带,经常举办的农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激活了乡村人气。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营收和接待游客同比增加198%、745%。
钓鱼嘴半岛奏响“音乐+旅游”融合新乐章
位于大渡口南部的钓鱼嘴半岛背山靠水,曾孕育了跳蹬石工号子、泛川派古琴艺术等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底蕴深厚。
2019年重庆市审定通过《重庆市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规划研究》,钓鱼嘴半岛、重钢片区成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核心区域。钓鱼嘴半岛被定位为“音乐半岛”。
近几年,大渡口区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多次举办重庆长江草莓音乐节、穿越二号COLO音乐节、乐堡音乐节等活动,新锐音乐艺术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吸引超200万名市民和游客走进大渡口。
2023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建重庆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简称“柴院”)。次月,这一合作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目前,大渡口区政府以柴院项目为牵引,一方面对接国内音乐产业资源、头部企业,建设文创产业高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钓鱼嘴半岛片区民生设施、配套资源、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提升片区生活品质。
“我们举全区之力服务保障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落地。目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大渡口区委书记余长明说,大渡口区坚持“产城人+文旅商”融合发展,将钓鱼嘴半岛建成重庆国际化大都市人文窗口、中俄文商交流示范高地、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承载地。(王松涛 马兵 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