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让自信为幸福人生导航——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自信教育”侧记

2024-07-12 09:18
来源:长江日报

吴姝锦(左二)与班主任明俊(右一)合影。

书法教室里,书法社团学生静心练字。

盘龙一中机器人社团。

教师裴思(左一)给学生讲解作业。

今年中考,位于盘龙城腹地的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成绩亮眼:学校全区前十名有3人,600分以上考生有19人,550分以上考生有146人,近600人升入普高,各项中考数据位居全区前列。

或许有人认为,好成绩一定是“卷”出来的。然而,当学生和家长走进盘龙一中,会被它的“松弛”所惊讶。无论是七年级还是九年级的学生,周五下午都是雷打不动的社团活动时间,用来开展合唱、绘画、啦啦操、篮球、足球、舞龙、机器人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此外,学生每晚10时必须睡觉,即使作业没做完,也必须休息。支撑这份“松弛”的力量,是师生用勤奋高效筑起的“自信教育”。

■ 自信课堂 让学习得心应手

“在我们学校,学生晚上10时前必须睡觉,没有写完的作业可以不用完成。”

学校这项规定,让很多新生家长感到诧异。“作业都可以不完成?学生不会故意拖延时间吗?”

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学生每天必须睡够9小时,这在盘龙一中教师中形成共识。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都坚持这项规定,坚决不打疲劳战。

学生超过时限可以不完成作业,这非常考验老师的智慧。放松并不是放任,让学生多睡觉的背后,是教师对课堂和作业的科学设计。

化学教师周良华今年已59岁,仍耕耘在教学一线。此次中考,他所带的班级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他介绍,好成绩的背后是好课堂,好课堂的背后是好老师。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课堂怎么教、作业怎么布置,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以他负责的化学为例,课堂内容“层层递进”。第一阶段是“背”,让学生把该背该记的知识点掌握牢固,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懂”,通过丰富的实验,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为学生理顺每个重难点背后的逻辑。第三阶段是“用”,将知识放入题目中,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将烂熟于心的知识“盘活”,成为解题的工具。

“只有老师对课堂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自信课堂是好成绩的基础。”周良华说。

不只是课堂,对于课后作业怎么布置,老师也下了功夫。明俊老师介绍,学校作业由老师统一教研,分为基础题、巩固题和创新题,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因人布置,课堂上全部讲解,让学生知识得到有效巩固。每天布置作业前,各班所有学科教师集体决策,确保作业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面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则会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是学生知识点没有掌握,老师给学生一对一讲解巩固;是精神上有所懈怠,老师给予学生鼓励;是作业布置过多的问题,老师集体反思整改。

分层作业、个性化辅导,让爱上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在刚刚过去的中考里,这所周五下午2小时不上课、晚上10时必须休息的学校,有131人超过省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多名学生成绩特别突出。

■ 自信校园 让文化浸润心灵

7月2日,黄陂区盘龙一中校园,学生吴姝锦专程回到学校,向班主任明俊郑重鞠躬,表达谢意。刚刚过去的中考,吴姝锦取得了632分的成绩,更让她高兴的是,自己数学达到了113分。

“和优秀学生相比,113分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初中三年,通过参加数学社团,我不仅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也对数学和科学充满兴趣。”吴姝锦说。

吴姝锦所说的社团,是盘龙一中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兴趣班”。从2018年开始,学校坚持周五下午2小时不上课,把时间交给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打破年级班级限制,开设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型社团和机器人战队、武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二十多个素质化社团。

为了办好社团,每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征求学生意见,尽可能让社团内容覆盖所有学生。

每周五,这样的场景在盘龙一中常态化出现。数学社团活动上,师生一起研究数学知识,思考微积分的应用;外国语社团活动,学生看外国语电影,阅读外国名著;机器人战队中,孩子们编程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武术社团,学生的一招一式透露着认真。

学校体育老师吴光辉于2019年从武汉体育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盘龙一中执教,并成立舞龙社团,目前共有20个成员。每个周五,校园里都能看到他们“龙腾虎跃”的英姿。

“要在中学生心中树立文化自信,首先是让他们了解。概念是无形的,说教是枯燥的,只有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形式,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和相信。”

信息中心教师谈波负责机器人社团,每周带着学生一起编程、搭建机器人模型,他们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奖项。他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拔尖,但动手能力很强,通过社团训练和比赛,能帮他们找到自信和成就感。“孩子们意识到,只要认真钻研,也能获得好成绩,社团活动不仅不是耽误学习时间,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该校校长梅哲锋坦言,起初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到了九年级还要参加社团活动,这是不务正业。但是随着一系列创新竞赛全国奖项的活动和孩子每天进校时的笑脸,不理解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仅仅以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会扼杀了创新和活力。”

■ 自信教育 让未来充满希望

看着孩子们的成绩,梅哲锋很高兴,这是孩子们3年辛勤付出的成果。但他更高兴的是,孩子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开展自信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相信自我、超越自我。”梅哲锋说,自信教育不是观念的灌输,而是打破以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通过课堂改革和社团活动,让自信理念融入师生精神,成为大家勇敢追梦的力量。

比如自信课堂的标准中知识传授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包括学生是否能自信回答问题、乐于探究;教师备课准备是否充分,知识点拓展是否丰富。“学生学得好才会自信,只有乐于探究才能克服困难,为未来发展夯实根基。”梅哲锋说。

在自信教育的影响下,盘龙一中的学生们精神昂扬,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荣获佳绩,学校也获评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而他们不仅成绩优异,更知恩感恩,对学校和家乡充满感情。

中考成绩放榜后,不少学生回到母校看望老师。

今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王辰硕,在得知成绩的第一时间便向班主任罗银生打电话报喜。“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敢于定下更高的目标。成功了,那是最好的成绩,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王辰硕说,今年中考考出了自己最好成绩,他最想感谢的就是老师们,“他们鼓励我超越自己,没有他们,我考不出这样的成绩。”

如今已在黄陂一中就读的2023届学生付可欣,谈起母校仍旧心怀感恩。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2022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学校不仅教我知识,还挖掘出了我的特长和潜能,让我不仅对学习自信,也对自己的未来自信。我将永远牢记老师的教诲,相信自己,心怀感恩。”

临近放假,盘龙一中内,老师又一次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规划着。在暑假学习生活清单上,既有老师个性化设计的知识复习巩固练习,更有参观红色遗址、阅读科学书籍、参加劳动实践等内容。无论是知识巩固,还是实践,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成长。

经过多年实践,“自信”与“互信”已成为盘龙一中的精神底色和发展底气。“我们相信老师,他们不等不靠,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课堂有信心。我们相信学生,他们阳光向上,用踏实好学让未来有信心。这样的氛围,无论是学校发展还是师生发展,都将长远受益。”梅哲锋说。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