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工厂养蚕:不吃桑叶吃“饼干”

2024-05-24 16:25
来源:半月谈网

一边是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机械臂将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置于饲养盘中;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样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

走进浙江省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半月谈记者看到智能化、工厂化的养蚕手段,让公司突破了养蚕的季节性限制和蚕对桑叶的高度依赖,车间里的蚕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

“这里的蚕不吃桑叶吃‘饼干’。‘饼干’主要由豆腐渣、玉米粉、桑粉、复合维生素等成分组成。不同年龄段的蚕宝宝,吃的‘饼干’也各不相同。”公司董事长金耀说,为了培育能吃“饼干”的蚕,他们反复选育蚕种,摸索了整整7年。

图片

客户来收购蚕茧的卡车正在装货。新华社记者殷晓圣摄

“嵊州是‘中国领带之乡’,全市领带每年真丝用量达7000吨,其中95%需要从外地采购,一旦价格波动,嵊州的领带生产企业就会震荡。”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秘书长钱丰说,2010年前后,嵊州领带产量到了“天花板”,利润却一直在“地板上”。

为破除蚕丝原料的供应束缚,嵊州一些领带企业有的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建立百万亩的蚕桑基地;有的则开始研发工业化养蚕技术,探索规模化生产。

图片

蚕正在吃特制的饲料。新华社记者殷晓圣摄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金耀了解到有人正尝试用人工饲料养蚕,但当时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工厂化生产。他从中看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下决心将多年积累的产业资金用于人工饲料养蚕研发上。

2019年,陌桑高科公司工厂化养蚕项目成功量产,其“高密度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在当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入选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颠覆性创新榜”。

图片

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新华社记者殷晓圣摄

“每一个核心环节的突破都像‘春蚕爬行’,背后经历的是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锐敏说,他们先后攻克了蚕种选育、饲料配方、智能化饲养装备和器具、防病控制体系和环境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一套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蚕新模式。

“现在工厂1年的产茧量达到4万吨,相当于40万蚕农一年的养茧量。”何锐敏说,蚕丝强度、清洁度明显好于传统饲养的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为下游高档蚕丝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图片

生产车间里,员工正在挑拣蚕茧。新华社记者殷晓圣摄

据了解,目前陌桑高科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综合利润率超过30%,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除了纺织用途,由于蚕丝具有极好的人体生物相容性,蚕丝在生物医疗、食品保鲜、美容面膜、环保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这也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商机。”金耀说。

蚕桑研究专家孟智启表示,工厂化养蚕项目实现了蚕、桑分离,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跨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半月谈记者:李平 /编辑:姜磊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