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态小镇里的蔬菜工厂,一个20层的立体栽培架引人注目,生菜、苋菜、小白菜生长在几十米高的定植架上,一行行整齐排列,上下错落有致。
蔬菜工厂里,蔬菜在定植架上整齐排列
上饶市云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文宇告诉半月谈记者,得益于立体种植,蔬菜工厂虽然占地仅800多平方米,却能实现1.6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一茬叶菜的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我们的蔬菜年产量达300多吨,如果是在田里种植,要800多亩的土地才能有同等产量。”
在蔬菜工厂,半月谈记者看到,不同的蔬菜由颜色各异的灯光照射,长势正旺。游文宇表示,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其中红、蓝两种光对蔬菜生长最为重要,蓝光能够让植物更加健壮,红光则有利于更快生长。工作人员通过精准控制光的亮度和颜色,模拟和替代自然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心为蔬菜配置“阳光”。
“育苗阶段的蔬菜,需要更多蓝光使菜苗更健壮,成长期则需要更多红光。”游文宇说,蔬菜工厂可以实现“阳光定制”,农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短。以生菜为例,在田里种植一般需要45天才能收割一茬,但在蔬菜工厂只需要25天。
在立体栽培架的一侧,几台升降机正在来回穿梭运输菜苗。游文宇介绍,利用自动物流车、立体升降机等智能设备,从播种到育苗、定植、生长施肥再到收割等环节,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来到蔬菜工厂的中央控制室,半月谈记者看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实现浇水、浇营养液和调节温度等操作。农业技术员余炳圳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通过遍布工厂的上百个传感器,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参数一目了然。
“蔬菜工厂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状态,就像一个‘空调房’,营养液则通过根系直接供给植物,降低了蔬菜被污染的风险。”余炳圳说,由于种植过程是无土栽培,农作物不易生病,没有虫害,种植过程也无需打药。
“田野种植需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但是蔬菜工厂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可实现各种农作物全年无间断生产。”游文宇说,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大城市应用,在边防哨所、远航科考等场景也大有可为。
半月谈记者:范帆 /策划组稿: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