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可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重庆巴南渝兴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重庆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实施“稳存量、创增量”攻坚年行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有力支撑。
强根铸魂积蓄变革力量
“以前接送娃儿好难找车位,现在方便了,这个停车场里一般都有位置。”巴南区大江中学旁,新修的小微停车场受到市民陈女士的点赞。
在巴南万达,一座人行过街天桥,将行人和车辆完全分离。既保证了交通通畅和行人安全,又打造了一座“网红艺术画廊”。
……
这是渝兴公司以学促干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落地的一个个缩影。
前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爱国奋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举办“渝兴现代化学堂”,全面推动建设“学习型”组织……2023年,渝兴公司共开展学习教育84次,“职工学堂”“每周一学”等活动20余次,让干部队伍在“精准滴灌”中提升工作实力,树牢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蓄积变革力量。
不仅如此,公司强化标本兼治,推进正风肃纪,开展清廉企业、合规体系建设,通过依法治企助推公司转型升级。全面优化党风政风,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严守重要节点,开展作风专项检查。公司纪委紧盯投资融资、资产处置、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深入管理岗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通过问题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共建,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
同时,打造规范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2023年新增、修订、废止制度16项,目前正在执行的内控制度达82项,“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发展主线日趋成熟,公司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防腐剂”。
以改促进攻坚高质量发展
渝兴公司寻求系统性重塑、结构化重组、专业化重整,加快迭代“稳存量、创增量”,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力争率先蹚出一条充满发展活力的道路来。
培育软信发展生态是渝兴公司的一大重要创新改革探索。例如,布局星云座等“八星”园区,做实巴南软件园品牌,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激发新活力,做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提质效。
2023年,星理座与星洲座双园齐开,并获批重庆市首批“满天星”行动示范楼宇。引入数字产业企业141家,累计实现产值约7.7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企业56家;技术合同登记完成16.54亿元。落实“双倍增”,完成科企入库304家、高企入库15家。
用活管好资产盘活“源头水”。2023年8月31日,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CCB建融家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人才公寓”在重庆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此举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采取出租、出售、处置、改扩建等方式,加快闲置低效房屋盘活。
“渝兴公司坚持不懈推进各类资产管护规范化、科学化及增值保值,多措并举确保提质增效,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据渝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公司经营性资产运营收益突破1亿元。
除此之外,渝兴公司按照优化、调整、集约等方式盘活利用自有土地,通过摸清数据,编制未利用土地清单“一览表、一张图”,加强土地整治出让时序和进度调度,提高资金周转效率。2023年,公司土地出让、出租实现收益约7亿元。
落实城市能级提升“主战场”。渝兴公司坚持放大优势、彰显特点,聚焦城市建设主责主业,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注入强大动力。聚焦“三大工程”,推进华熙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重庆市首批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约505亩用地区域布局水上、冰上运动中心等业态。聚焦功能配套,两江四岸人行步道、解放巴县纪念公园等民生工程建成开放;渝南大道D段南段二期等9个重点项目完工投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巴南校区一期建成投用,保障1.4万名学生正常开学。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蓝图已绘就,渝兴公司立足发展抓改革、抓好改革促发展,坚持真抓实干、真改实改,推动公司向城市综合运营商核心定位转型,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