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芜区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线,坚持“广、深、效”工作理念,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突出一个“广”字,全覆盖抓好宣传教育
坚持领导干部领学促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内容,10月份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月全区主题党日集中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通过政策宣讲等形式培训各级党员干部1万余人次。
扎实开展“筑基工程”,全区72所中小学校全部开展民族团结“第一课”,打造“学科课+校本课程+活动”等特色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推普周”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植根学生心灵深处。
聚力打造处处可见、人人可感的文化符号,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公交车、游园景区设置宣传专栏,点亮灯光秀、户外电子屏动态播放宣传标语,打造新莱芜、莱芜统战等新媒体矩阵,让民族团结进步元素随处可见。
突出一个“深”字,多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举办非遗文化展览、民族团结故事竞讲、民族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赶大集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故事和经验。举办“百姓春晚·今年有我”全民海选“民族团结一家亲”专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
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畅享星期天”活动,打造活动基地9处,开展特色活动45场次,参与人数1.2万人次,推出“民族和睦邻里节”“庆祝农民丰收节,畅享农耕喜悦”等品牌活动,将宣传活动寓于群众性文艺表演中。联合区委宣传部开展“壹周宣讲会”活动,共举办宣讲1600余场次,受众9.5万余人次。
突出一个“效”字,立体化打造教育阵地
探索“5+N”载体培育模式,聚焦社区、学校、公园、旅游景点、公交线路5个层面,打造N个各具特色的示范点。今年以来,培育“红石榴”单位5个,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公园2处,教育基地3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处。
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创新“党派+民族”工作模式,协调农工党莱芜区总支牵手凤城街道西关社区,设立民族团结“和融同心”实践基地,开展免费义诊、健康知识普及、看望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温暖和幸福。(通讯员 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