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地处沂蒙山区,与江苏省搭界,是一个拥有140万人的农业大县,是著名的“大蒜之乡”、“牛蒡之乡”、“山东南菜园”。全县有40万人常年奔波在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壳村”、“老年村”、“撂荒村”,人才外流、资金短缺、本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成为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和障碍。兰陵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搭台监管、龙头企业投资、整合内外资源、全民智力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共同致富多赢”的总原则,抓关键,强基础,搭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四雁工程”,推广“普惠惠民农担贷”,搭建“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兰陵样板”。
一、实施“四雁工程”,解决人才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针对兰陵常年在外具有丰厚经验从事以蔬菜运销工作的30多万人人才优势,兰陵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实施“四雁工程”,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带动乡村资本、技术、信息及产业汇聚,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从2018年8月起,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4个文件,全面实施以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雁阵工程”。目前,全县共培养四雁人才11500名,2019年年初兰陵县的“四雁工程”做法临沂在全市推广。
二、创新“普惠惠民贷”,解决资金问题
乡村振兴,资金是基础。为贯彻落实临沂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担保支持措施》、《临沂市“人才贷”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兰陵县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高质量建设,着力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更好的服务兰陵的乡村振兴,在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环境,壮大资本实力、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费率、落实分险责任、加大补贴力度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调动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开展无抵押、无担保的“科技创新人才贷”。将本金损失额补偿比例提高到70%,贷款额度从1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高层次人才和其创办的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突出支持“四雁”群体发展,创新推出支持“四雁工程”的“头雁领航贷”“归雁回引贷”“鸿雁丰翼贷”“雁阵齐飞贷”“四雁贷”。
三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更好的满足养殖领域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大力支持农业的普惠型“农牧贷”。
四是支持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现代种业贷”。从服务时效、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方面提供便利,持续优化涉农企业金融服务。
五是针对兰陵大蒜产业以及冷链产业的“电子仓单质押贷”。采取“电子仓单质押+远程智能监管”模式,服务于从事大蒜、蒜片等收购、存储的贸易商,大大提升了兰陵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产业链有效对接
乡村振兴,没有大平台就不能形成合力,就不能充分发挥优势,就没有主导权,更没有话语权。只有平台才能聚人才,聚钱财,形成合力、形成有效产业链无缝对接,从而才有主导权、话语权。
兰陵县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个快车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山东铭格鼎时汇商贸有限公司,启动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行动、大众创业”于一体的新型兰陵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电商平台(天网+地网、线上+线下、软件+硬件)。
一是建立乡村振兴全覆盖网络(地网),形成“县级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乡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村级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网点”三级服务网络。对政府,从战略层面抓起,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环节,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对社会,整合各方资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快速发展;对经济,促进内循环发展,加快资金流动速度,提高民众收入以及政府财政收入;对民众,最实惠的是就业,创收,享受便利快捷高效贴心放心服务。
二是搭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天网),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操作方便快捷的优势,搭建了“鼎时汇”微信小程序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了群众“一网在手、满足所有”的终极愿望。
三套组合拳的落实和完善,既彻底加固了人才和资金乡村振兴两大关键支柱,又彻底解决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总抓手,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良好社会氛围,乡村振兴得到健康、永续发展。(高合田)
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