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婧
乡贤牵线、企业采购、电商直播……多渠道销售方式迅速拉近仙居特色农产品与市场化客商之间的距离。去年,仙居创建了“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涵盖全县优质农副产品127个品种,240余款产品,打开了仙居农产品走出去的道路。
但是,自产自销的广大农户因为产量小,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而被拦在了门外,如何破局?
仙居探索实施村级“共富生活委员”制度,为村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做好精确服务,架起小农户连接大市场重要桥梁,助力农产品产销两旺。
如今,上接“神仙大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下接千家万户,仙居农户乘着“共富生活委员”的东风,飞往增收致富的共富道路。
仙居县朱溪镇“共富生活委员”会同志愿者们到田间查看油菜生长情况
新形势:生活委员应时而生
米面、腊肉、土蜂蜜、番薯面……空有特色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是仙居农产品发展的痛,更是仙居广大农户的痛。为让更多农户搭上大品牌的车,仙居创建了“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但是依然没有拓宽销售渠道。
为此,村级“共富生活委员”制度应运而生。“设立生活委员的初衷就是破难,熟悉乡村的共富生活委员,可以全面发掘乡村价值,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特色乡村产业。”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张宇表示。
不同于一般的村干部,共富生活委员的选聘原则是优先选择年龄相对年轻、具有一定手机App操作能力,且熟悉村情、长期在村、办事公道正派,热心村级事务的人。
横溪镇垟庄村共富生活委员吴六武就是这样的人。一上任,他就开始为村民增收忙开了。在他的全力对接下,垟庄共富工坊接到了长期的工艺品外加工业务。
“在家门口就业,虽然干活没有年轻妇女麻利,但每天也能有六七十元收入,挺知足的。”低保户应金女说。
为了让共富生活委员服务更精准,仙居还设立了75个共富生活委员工作室,引导他们立足各村产业资源禀赋,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并开展产销对接服务。
新需求:锤炼能力服务村民
埠头镇九都村村民金卫华患小儿麻痹症,家境较困难,平时靠制作出售农家货来增加收入。今年3月中旬,金卫华因家晒的笋干没有销售渠道一直卖不出去,犯了愁。村共富生活委员蒋卫平在了解情况后,立马与埠八样共富工坊的村姑徐伟亚联系,通过电商直播,帮金卫华家成功售出2000多斤笋干。
“能够帮助像金卫华这样的群众销售农货增加收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蒋卫平十分自豪。
“多亏了卫平和村姑的帮忙,我家笋干不仅顺利卖出去了,还卖了个不错的价钱。”金卫华的感激也是仙居很多村民的心声。
然而,面对大家的赞许,部分生活委员心里却打起了鼓。
共富生活委员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囊括产业经济、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等,许多共富生活委员面对线上快速更新迭代的海量信息,产生了本领恐慌。
“为了帮助这些生活委员能尽快克服本领恐慌,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对生活委员进行教育系统培训。”张宇介绍,集中学习培训、上岗培训、业务研讨交流等轮番上阵,切实解决共富生活委员的本领恐慌,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性。
如今,共富生活委员们还会在亲农在线上更新本村农产品供货信息,同时还要帮助村民熟悉亲农在线应用功能,让村民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新经验:多方参与多元致富
“益民,今年我要20斤的稻种,收割后仍旧按去年一样,3.5元一斤卖给你的合作社。说好了哦!”日前,上张乡西片村杨柳下的种粮户胡春弟碰到朱益民高兴打着招呼。
作为村里的共富生活委员又是仙居百合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朱益民当即答应了下来。
上张乡西片村是典型的山区乡村,村内有200多亩高山富硒田,多年来高山富硒大米品质好,但价格、销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自从朱益民担任共富生活委员后,通过合作社优势,对接“神仙大农”公用品牌,对村内的富硒米实行统一回购包装,同时为村民提供肥料和技术扶持,从源头确保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有效解决零散农户种不好、卖不掉、价不高等难题。
目前,富硒大米已打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每斤大米批发价达12元,帮助全村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带动40余户年人年均增收3万余元。
在仙居,311名村级共富生活委员每月走访农户,摸排本村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产销情况,动态形成农户产销需求清单,还利用单位、企业采购和直播销售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截至目前,“神仙大农”销售总额达3550万元,线上销售538万元,线下销售3012万元。通过“亲农在线”端,共富生活委员已助力达成订单2043笔,共富农产品销售总金额284.3万元,并出具2039批次农产品质量合格证。
在“共富生活委员”制度影响下,越来越多农户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凭借多元化、多渠道的销售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小小共富生活委员托起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共富梦,实现了横向互助、纵向连接、网状发展、多方联动的共富新局面,描绘了仙居共同富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