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金牌调解员”就在你身边

2023-10-16 16:0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湖北

“你听大哥一句劝,买卖不成仁义在。”

贾继祠在电话里与当事人沟通调解时,时而眉头紧蹙,时而神采飞扬,即使是线上不见面协调,他也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与激情。“咱们武汉人做生意,讲究得就是搭伙求财、和气生财,相互各让一步,更能财源广进、财源滚滚。”

贾继祠法官与当事人线上沟通调解。

贾继祠是东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自2013年成为助理审判员开始,贾继祠就走上了调解之路,十年如一日践行发扬“枫桥经验”,扎根调解事业。

他用一次次融情、理、法于一体的协调沟通,收获人民群众的口碑,被评为武汉市“金牌调解员”。

一米八的大高个,走起路来脚步轻快两臂带风,说起话来眼神坚毅透着力量,在区人民法院调解室见到贾继祠时,只见留着寸头的他一身正气十分“镇得住人”。

没有庭审时,贾继祠也是行程满满。在调解室里,他和法官助理一起面见原告当事人,采用“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开展诉前调解。双方当事人合伙做生意,在扩张期间,原告因想要退出,申请退款,双方出现矛盾,起诉至法院。贾继祠希望双方还是能通过调解,解除误会和纠纷,避免“劳民伤财”。

在与被告当事人线上协调时,就有了上述这一幕。贾继祠无奈笑了笑说,“武汉人大多吃软不吃硬,越是硬刚越是咽不下这口气,受不了那份委屈。”他解释道,在调解过程中,首先要换位思考,要充分理解双方当时为何迫不得已打官司,沟通时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究“语言艺术”,前提还要运用专业法律知识。

“贾法官调解纠纷效率高,老百姓满意度高。”

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殷璇对此深有感受。去年6月,东西湖区社会治理中心正式启用,区人民法院入驻设立巡回法庭,派驻贾继祠现场开庭审判民商事案,同时指导区矛调中心各类纠纷调解室开展工作。

东西湖区人民法院搭建调解阵地。

“一年下来,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量高达2331件,审结民初案件640件,其中诉中调解及撤诉393件,此外还在本院办案500余件,他的调解效率和办案效果有目共睹。”

在化解纠纷之余,贾继祠善于总结经验,于调解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元化调解方法。“现在有了互联网,借助‘云上东法’、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线上发起调解申请就可以实现可视对话,直通法院,老百姓一步也不用走,很方便。”

他善于运用科技法庭,依托信息技术支撑,引导矛盾纠纷在“云上”调解,形成线下“最多跑一地”、线上“一次不用跑”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贾继祠法官与助理审判员和当事人面对面调解。

一起55名学生家长起诉某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系列案,个案标的小,群体案件大,贾继祠在受理时认为应该采取诉前调解,集中进行线上调解,带领调解团队历时6个小时,圆满完成55件案件在线调解,其中24件达成和解,当场申请撤诉,另外31件达成调解协议,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过程音视频同步录音录像,调解协议远程在线签字确认,55件诉前调解案件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部当日结案,距离收案时间不到2个工作日。

在办案速度和成效背后,贾继祠考虑的是在充分保障学生家长利益的基础上,也能为教育培训企业争取缓冲调整时间,尽力挽回一家饱受经营压力的企业,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一份力。

“硬汉”法官也有柔情时刻。

不久前,贾继祠调解一起楼上楼下邻居民事纠纷,不仅妥善解决双方赔款金额,甚至被告方还主动开车把楼下原告邻居顺路带回小区。

原来,楼上安装空调不小心打碎楼下卧室窗户玻璃,碎渣揉进了6套床上用品,被絮里的玻璃渣极难清理,贾继祠让当事人把被絮带到调解现场,一件件清理,清理不了的协议赔偿,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面对面调解,背靠背沟通,每一件调解成功的案件背后,是贾继祠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办案经验,他与他的审判团队也成为东西湖区人民法院解纷“金招牌”、矛盾“终点站”。(通讯员 杨静陈贝)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