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浙江共富先行】以“千万工程”打造乡村 最美“莲都风景”

2023-10-14 21:18
来源:半月谈网

莲富轩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丽水市莲都区着力发挥全省唯一“一市一区”市辖区体制优势,科学完善一揽子规划体系,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档升级。

一批批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特点的小山村串联成最美“莲风景”,让共同富裕可看、可知、可感。

油画工厂

一幅油画的增值曲线

几十年前,当丽水的画家在瓯江两岸以画笔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时,根本不可能预料到,未来会诞生年产值达1.2亿元的油画产业。

古堰画乡17年,“丽水巴比松”35年,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使命。从无到有打造旅游地标,培育壮大了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地方产业,造就了像油画文创这样自下而上的独特范例。

“我们收集了超过50个国家的装饰画样品,前几天刚完成1000多幅画的塞浦路斯订单,已经装车发往宁波港。”深圳市九九艺术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瑶平说。

商品油画生产基地,是古堰画乡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的“三基地一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堰画乡尚艺文创的4层厂房里,一幅油画能走完作品创作、画框制作、装裱、打包的全流程。

“我在古堰画乡景区里也有工作室,2年前加入尚艺团队,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工厂画订单画,这里的氛围很好,让我在保持日常创作的同时,及时了解油画市场的动态,还能和其他画师一起交流技艺。”来自广西的樟木画家韦桂花说。

无论是打通国际市场的油画生产企业,还是无数像韦桂花这样的创意画师,虹吸效应造就了难以替代的产业优势,为当地完整保留下了油画基地的生产性质和创作功能。

多年来,毕加索、达利等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展在此举办,17名院士、126名艺术家工作室云集此地,近300所艺术院校在此建立了写生创作基地,每年接待写生创作人数超过15万人次……

下南山

一颗豆子撬动基层民主

“当时一颗豆子就是一张选票。”黄泥墩村的老党员刘风彩说。在当时的农村选举时,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文盲,而豆子在当地又是随手可得的东西,于是人们便想出了“豆选”这个土方法。

百年后,莲都区黄泥墩村酝酿出一种新的治村模式:村里的大事,做不做、怎么做,交给村民投票决定,用票决的方式,化解干群矛盾,并把这种方式称为“阳光票决制”。“凡事不能只靠我们几个村干部拍脑袋决定,应该让全村的村民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让他们了解村情村务。”黄泥墩村干部周宏伟说。

为了推动村务管理搭上数字化快车,莲都利用数字赋能治理新模式,开发“阳光票决”管理系统,将全区所有村“阳光票决”事项纳入村级事项阳光票决管理系统,对票决事项进行自动编号并设定完成时限,超过办理时限系统智能提醒。同时整合“阳光票决”监督系统,将阳光票决管理系统与区纪委“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微信小程序进行数据共享。

此外,莲都区还打造出了“云票决”应用场景,“我通过手机就能参加村里的村民代表大会,尽管人在外地,也能参与民主投票,真的好方便啊。”长期居住杭州的村民黄小华高兴地说道。通过“身份认证+音视频服务+投票计票”模式,实现票决事项传阅、会议录屏、投票计票全程云端化,切实破解外出村民无法现场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等难题。

截至2023年5月,黄村乡共票决事项181项,各项事务票决赞成率高达100%,满意率达99%。

一座老屋的前世今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位于碧湖镇的下南山古村,距离长深高速南山出口不到一公里。游客只要开车下高速公路五分钟,就能入住当地的“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曾经的下南山村房屋倒塌、破损严重,在“千万工程”整治后实现了破茧重生。

在“拯救老屋”过程中,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修旧如旧,保持古村落原始的风情,传承古村落活态历史文化。

政府为了保护村子将下南山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期间两次投入进行修缮,但村子仍然没有人住,继续败落。政府开始寻找产业入驻。“虽然这个村当初很破败,但是整体肌理、格局都保持完整,整村青瓦黄墙,错落有致,我们就看准了这个地方。”下南山度假村的负责人程长婴介绍时说。

在“千万工程”整治中,下南山古村坚持“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原则,增加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电商孵化等功能,将商业经营的活力注入乡村,运用市场的方式,南山村已经成为了原汁原味的“乡村创业平台”,让数百年的传统乡村文化得到延续。

“这里的民宿很有特色,外表‘五千年’,里面‘五星级’。”一位现场的游客这样评价道。“活化利用”的古村路挥别了“好看不好住”的尴尬,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开始重回故土,曾经的空心村逐渐被欢声笑语填满,“诗意地栖居在乡村”正逐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