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嘉
阳春三月,樱花如霰。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张村村,600亩樱花林如云似霞,潺潺甘溪蜿蜒而过,织就一条流光浮动的彩色绸缎。
借助十余年前村民栽种的樱花苗木,张村村打造了樱花谷嘉年华等“出圈”项目,“把张村村推出去,将致富路领回来”。山樱有花期,但共富不容空闲。为了填补花落时节的空白,张村村共富工坊将“生态、农业、文旅”三项一手抓,打造多元化产业形态,为千余村民创造了致富机会。
诸如樱花谷一般的共富工坊,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风景线”,不断在虞舜大地延伸。近年来,上虞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汇聚集成资源要素为导向,全面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山乡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樱花谷盛景
百亩樱花林结出万千共富果
每年的张村樱花节期间,漫步谷中,游客可以品花香、观展览、逛市集,这成为上虞文旅的一大盛事。
樱花节期间,张村村要组织村民进行产品售卖、交通疏导、提供餐饮等服务,还统一规划区域供村民摆摊,促动了村里的“地摊经济”发展。整个节会,能为当地创造千余个就业岗位,“产业兴旺了,就业机会多了,村民忙碌起来,日子也慢慢富裕了起来。”张村村党委书记陈振华介绍。
樱花盛开游人来。樱花谷共富工坊的成立,也让更多外出他乡的“雏燕”找到了归林筑巢的理由。借此契机,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们也纷纷借着双休日回家助力地摊经济,还玩出了“无人售卖”“手工文创”等新花样;年轻网红选择回乡搞电商、做直播,樱花谷的热度与网络达人的流量实现新的互促。
樱花只开一季,如何让共富果实缀满全年?为了实现共富收益常态化,张村村打造了主题民宿、恐龙公园、野奢露营、沙滩机车等文旅项目,采用按项目收入阶梯递减式抽取分成的方式激励企业将自身做大做强。
位于张村村西南角茶园内的“心池民宿”由旧茶厂改造而成。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陆续引进了近3000万元投资,民宿外观设计优美,内里功能多样舒适,如今已俨然成为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观光休闲打卡点,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难题。
“共富有没有成果,老百姓最能感知。”陈振华说,通过盘活荒废林地及园地,打造各类都市人群社交新平台,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超百万元。
樱花谷共富工坊市集
为村民搭建致富桥
除了内有乾坤的樱花谷,上虞区章镇镇还以“华东地区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销基地”的身份被人们熟知。通过“党建+合作社”管理模式,该镇“舜阳红心”共富工坊,已与明康汇、盒马鲜生、百果园等知名卖场签订三个“百万红心”销售订单,带动销售量增加500吨,农户人均增收超1.5万元,猕猴桃销售网更是拓展到黑龙江、青海等20多个省市。
抱有“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情怀,在外地打拼多年后,章镇乡贤陈建国决定回乡成立农业产业基地,通过统筹闲散资源,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在章镇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将老百姓手里零散的土地一分一分收集回来,通过土地资源整合筹措资金,成立了祥龙果蔬基地,统一种植高品质蔬果,深化产业效能,打响产业品牌,带动闲散村民参与农产品种植、销售。
一路走来,陈建国的每一步走得稳健又踏实。“现在总想多尝试一下,探索出一个共富模式,让自己轻松一点,也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他信心满满。
如今,在共富工坊的牵引下,祥龙果蔬基地再次打开了线上线下双转化的共富大门,企业年产值超46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30余人,村民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农业和文旅的发展并不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党建引领带动下,目前上虞多地都在积极探索地区农文旅融合的致富“新路子”。“我们也希望通过共富工坊的形式,架起一座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致富桥’,推动提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章镇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业+文旅”,焕发致富生机
山樱有花期,共富却要“常青”。
为了巩固共同富裕成果,让农民一年四季都有钱赚,上虞区还通过“农业+文旅”的融合业态,让乡村的共富项目有了新实践。目前张村村正在推出文旅衍生新项目“共享菜园”:由老百姓种植蔬果,供游客付费采摘体验。除此之外,每块菜地树立了蔬果身份牌,标注了蔬菜播种与管理等具体相关信息,“共享菜园”试验田一经推出,获得众多好评。
未来,村内还将在共富工坊的带动下,深化产业链条,利用AR、VR等技术,打造一个集樱花谷、露营营地、恐龙公园为一体的元宇宙虚拟场景,让游客在不同场景中沉浸式“穿越”。丰富多元的产业形态将樱花吸引来的游客留好、留稳,产业链价值不断提升。
“共富工坊如同高效的粘合剂,将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了一起,在稳固原有产业的情况下,扩展了增量经济,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上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引领,让农业和文旅产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目前,上虞区已累计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28家,集体增收2012.8万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1608人,人均年增收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