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云中苗寨——一个苗族村寨的共同富裕之路

2023-08-17 12:11
来源:半月谈网

侯玉峰 于洪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由此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当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上,瞄向了下一个宏伟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利用自身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践行两山理论,积极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积极打造特色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自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从西双版纳的河边村开始,接续在云南省开展了24个乡村的实验示范建设,为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重要经验。

2021年夏,李小云教授带领团队前往位于乌蒙山区腹地的昭通市,选择实验村,携力地方政府在滇东北深度贫苦地区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云中苗寨”就是其中的典型。

“云中苗寨”本名“大苗寨”,位于滇黔交界的彝良县西南部,是一个花苗直系的聚集地,共有村民123户574人。由于久居深山交通不便,农业产出有限、就业技能不足,即使外出务工也收益微薄,曾经的贫困发生率达到了87.6%,寨子里的建档立卡户有108户503人。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刚刚脱贫,基础薄弱、条件差,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当地政府十分紧迫的工作,何谈致富?

通过脱贫攻坚,这里的村民终于把杈杈房升级为红砖房,但很少粉刷,房间内部大多裸露。全村也只有一半的农户能盖得起二层。

农文旅融合,脱贫致富寻新径

专家团队通过对苗寨自然地理、农业生产、文化习俗、区位优势的深度研判,认为这里适宜开展特色的乡村农文旅复合产业,能够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目的地。

践行两山理论,不止要在山山水水上做文章,还要在乡村中构建更多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业态,让城市居民在留恋山水的同时能够消费在乡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农民做主体,红砖铺就致富路

建设成本在任何一个乡村振兴项目中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农大团队和当地政府专班共同确定了用传统红砖做基本材料,建设各类新型文旅业态。

在原有村民生产用房基础上改造成的网红咖啡厅

地方政府也充分发扬以工代赈政策,组织村民成立了改厕小组、土建小组、装修小组、砖石装饰小组、花木小组、文艺小组等若干队伍,近150名村民被召集回乡参与“云中苗寨”建设。红砖步道、水池、旋转柱、烧烤长廊、石砌树根墙、花砖墙……,苗寨的红砖文化被地方干部和村民共同创造出来,村民的积极参与和主观能动性也得到充分发挥,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密,党委政府的工作越发受到村民的全力支持。村民在项目建设的初期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寨内原来零基础的村民已有35名变成技术工人,带动三百余名农村劳动力参与到业态经营,实现了在地就业,就近就业增收180余万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在原有农户房屋上加层修建的民宿和餐厅

培养乡村CEO,人才振兴有保障

2021年11月26日,“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CEO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这一项目旨在培养懂乡村、会经营、为乡村的青年人才,填补欠发达地区乡村人才匮乏短板,为乡村人才振兴探索实验方案和有效发展路径。村民朱云慧被推选为“云中苗寨”的CEO,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并得到较大提升,她说:“之前我和丈夫一直都是分居状态,在外面都是数着天过日子,现在既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又可以挣钱,我俩想着看能不能改变下今后的人生,因为我们想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一个经营者和管理者。”目前,朱云慧除参加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外,还和丈夫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兼做中餐和西餐的新式餐厅。

李小云教授带领团队在苗寨考察

还有运营着云中咖啡厅的王运兰,为了结婚后照顾小孩,放弃了在福州市的打工生活,回到寨子里开始经营咖啡店。“Welcome to Miao village in clouds!(欢迎来到云中苗寨!)”22岁的“村民咖啡师”王运兰不仅可以娴熟的制作拿铁、卡布奇诺等经典咖啡、做出漂亮的拉花,还能用简单的英语,接待海外宾朋。她说,“制作咖啡是老师来村里教的,英语是自己在手机上学的。”这份咖啡师的工作不但解决了收入,更增加了她努力打拼美好生活的信心。

王运兰在制作咖啡

为弥补苗寨财务人事等管理人才的不足,“云中苗寨”同时面向全国招聘乡村CEO,同在彝良县的柏令,在105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任职一年以来他逐渐成为集体经济运营的主心骨,从如何码货、使用收银系统、工资发放,到订餐订房、客房清洁、灯泡更换,柏令带着“云中苗寨”逐步走上正轨。

传统&现代,未来乡村展蓝图

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要发扬自然风光、乡村风情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综合优势。“云中苗寨”对传统苗族歌舞文化进行挖掘和发扬,进一步助力了文旅产业发展,迎门酒、扣手舞、花山节等特色活动已经成为“云中苗寨”的特色名片。而现代性注入传统乡村则成为其鲜明特色。无论是村庄标识还是寨门,都充分融入了苗族文化元素和现代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云中苗寨”的专属logo更是广泛采用,现代性已逐步与这个乌蒙山区的苗族村寨完美融合。

云中苗寨的会客厅

新建的寨门前苗族群众摆起迎门酒

运营前置,三产融合促增收

“云中苗寨”的农文旅融合设计是从建设新型复合业态开始的,从咖啡厅、精品民宿到烧烤长廊、乡土菜馆和简餐厅,既满足人们对乡土生活的向往,又实现了整洁、卫生、便捷、新颖的服务业态设计。通过三产的带动,村集体又发动农户开发腌制萝卜干,增加农产品价值。

2022年7月开园至2022年底,“云中苗寨”的营业额达就到了130余万元,全村123户村民喜领13万元年底分红。苗寨群众开始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云中苗寨”营业收入已超20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

机制先行,乡村建设踏征程

从脱贫攻坚的重点村寨,到如今基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业态丰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云中苗寨”取得的初步成功,一方面基于政府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于项目机制的建设。专家团队和基层干部、村民一起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示范户、合作社利润分成和村民分红制度,从而在保障经营示范户收益的同时,集体和全体村民都可享受到项目收益的成果,实现区域内的利益分配均衡,为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业态建设、分享利益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机制保障。

夜色中的苗寨宁静温馨

“云中苗寨”走出了一条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催发产业变革,激发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从而实现乡村重塑的新路子。

党建先行,组织引领共同富裕

党建引领是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核心内容。多年以来,大苗寨自然村只有一个党员。洛泽河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抓好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党建工作植入新动能,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提升。镇党委书记赵靖说:我们的项目一开始,就建立了支部民情民意收集点和临时活动室,充分发挥党支部“先锋队”作用,让党组织和党员时刻都在任务最艰巨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示范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就发展了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1人。党的阵地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逐步在基层乡村巩固起来。

2023年6月2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一行到中国农业大学昭通市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实验村“云中苗寨”进行现场考察,并高度评价:“云中苗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型、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

李小云教授向刘焕鑫同志一行介绍云中苗寨的建设机制

“云中苗寨”是大学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展的一项有益尝试,它重点解决了苗族村寨的产业问题,综合提升了苗寨的基础设施水平,尤其是动员群众一起建设乡村,让村民逐步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并从示范户逐步延伸到更广泛的村民群体,逐步推进乡村的共同富裕。云中苗寨的实验示范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