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北京市八一学校第二届 “逐梦苍穹”科技主题教育活动火热进行中

2023-07-20 11:09
来源:半月谈网

为持续探索并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发挥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平台作用,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推动青少年航天科普与科技创新教育发展,2023 年 7 月 18 日- 21 日,来自全国各地航天特色学校的百余名师生、航天专家、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市八一学校,开展为期四天的“逐梦苍穹”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7月19日上午,北京市八一学校在荣臻礼堂,举办第二届“逐梦苍穹”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市教委体卫艺处二级调研员张兵,海淀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传,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院长刘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余梦伦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综合处处长李念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贾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508研究所总监王立良,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淼,中国航天十二院六所副所长李静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向军,国防科普委员会副秘书长马娟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副所长肖泽,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副书记孙进军,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科教院等单位的嘉宾,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党委书记牛震云等学校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在孩子们的心中

种一粒科学的种子

2017年,北京市教委和八一学校牵头成立了航天科技教育联盟,为推进航天科技教育事业,惠及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到今年,卫星工程已经从01星发展到08星,涉及9省18市的学校。

“看!那颗星,最亮的那颗!那就是我们学校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北京市八一学校少先队员们,以现场展演的方式,为大家带来舞蹈《致苍穹》。台上舞蹈团的团员们,以舞姿勾画出学子们刻苦探索,攀登科技高峰,追寻熠熠闪烁的繁星的身影,刻画出孩子们将科学精神灌注血脉、强国有我的决心。

主题舞蹈之后,北京市八一学校沈军校长,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是八一学校以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学校行动,对李奕主任在全体校长会上讲话精神的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我们深刻领悟新内涵的过去逻辑、现在逻辑和未来逻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开展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始终是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服务社会,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八一学校始终不忘“培养革命后代”的立校初心,不仅因为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母校,是四个“引路人”的发源地,更因为这里是一片沃土,是八一学子品质人生奠基的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八一十二年一贯制1+3培养优势,积极探寻高校与基教一体化合作育人模式,完善八一红色教育体验基地建设,为国防科技人才的贯通培养,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在致辞中,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杜主任表示,将航天的内容、项目、场景,融合进教材、融合进课堂、融合成主题实验室、融入到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教育里,既是弘扬“航天精神”,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也是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时期,对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一种未来职业选择的引领和依据。八一学校无论是在航天课程建设,还是航天特色活动设计上,都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此次活动是一个分享、交流六年来航天特色科技教育经验的很好平台,更将为共同探讨航天科技教育模式,开启一段新篇章。

中国教育学会杨银付秘书长为活动致辞。他回顾了六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未来需要有更多人才投身航天事业之中。因此,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科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教育学会及北京市八一学校再次联手,在市区教委、科协,特别是七所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内容较上一届更加丰富。他倡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于科学和航天知识的兴趣,并从中发掘出一批有潜质的学生,为中国航天,乃至国防事业未来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

精彩逐梦课堂

展现科学家精神

领导致辞后,由杨银付、刘传、龙腾、付梦印、杨益新、余梦伦、于淼、肖泽、贾阳等嘉宾,及八一学校牛震云书记,为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八一系列卫星工程校授牌。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以《仰望星空 叩问苍穹——“中国复眼”深空探测雷达》为主题,带来逐梦课堂科普讲座。龙腾院士从“为什么要看小行星”、“‘中国复眼’是什么样的雷达”、“敢思考、敢挑战:‘中国复眼’欢迎你”等方面,由浅入深,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向大家讲述科技创新的故事,深入展示科学家探求和创新精神,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倾听院士讲座,大家认真、细致地做好笔记,在心中默默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总师也带来了精彩分享,贾总介绍了自己儿时参加数学竞赛、观测流星雨、选择心仪的专业,到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的经历,他在航天领域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在火星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贾总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和小时候的兴趣联系起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还寄语同学们:“好风频借力,扶摇上青云”。

7月18日,同学们还现场聆听了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逐梦课堂讲座。讲座以“筑梦太空——建造中国空间站”、“百炼成钢——航天员选拔训练”、“飞天梦圆——忙碌的太空生活”三大内容为主线,系统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概况及其三十年的拼搏历程,回忆第一次太空之旅的传奇故事,了解中国航天员培训、成长故事,进一步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逐梦系列活动

全面感受航天魅力

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聆听来自航天员、院士的讲座,深入感受航天精神和科学魅力,还将参加逐梦挑战、逐梦工坊、逐梦访谈、逐梦空间、逐梦之旅等一系列与航天教育有关的环节任务,在动手实践之中,学习航天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在逐梦工坊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基于八一航天特色实验室,开展科技项目实践活动工作坊,展示高校支持下共建的科技实践课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带来的“智能水下机器人”课程,北京理工大学展示的“机甲大师”课程等。

在逐梦挑战环节,同学们排演创意展演《科学家的故事》,以探究表演的方式,表达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创意。各校学生编排的节目都独具特色、十分精彩。

在逐梦访谈环节,各校参加活动的学生们,还与火星探测器综合测试指挥、天舟货运飞船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高芫赫,中国科协“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负责人、电影工业化研究专家林育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陈忠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等多位科学家进行近距离访谈,畅谈与航天有关的故事。

在逐梦空间环节,活动特别设置面向全国参与活动学校师生及北京市中小学生,展示航空航天航海真实展品、模型设备及科幻电影道具,比如航天服模型、神舟飞船返回舱角落伞、航天器解锁分离装置等,打造学生沉浸式科技互动体验环境。

逐梦之旅环节,同学们还将参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等京内航天科研院所。

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与北京市八一学校联合主办,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防科普委员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期待同学们在老师和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去探索航天的奥秘!

文/ 八一学校融媒体工作室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