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奋进新征程 绘就商业航天新蓝图 文昌国际航天城成立3周年报道

2023-06-02 09:26
来源:半月谈网

作为我国推动落实科技强国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被党中央赋予了“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战略使命。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在新征程上为实现商业航天新蓝图而全力奋进。

成立三年以来,文昌国际航天城依托航天发射场,聚焦航天主业,创新龙头企业招商、新型研发机构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政策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加快推进航天城发射区、高新区、旅游区“三区”联动发展,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探索发展“航天+”产业,在投融资、土地保障、功能性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从“爬”到“跑”,航天城建设发展实现高速增长

自2020年诞生以来,文昌国际航天城营收实现高速稳定增长。文昌国际航天城2020年度营收1.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税收0.12亿元。2021年,园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0.4亿元、税收收入2.29亿元、固投完成16.79亿元。2022年6月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完成组建,7月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开工建设。2022年,园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7亿元、税收收入5.15亿元、固投完成44.07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5.23倍、2.25倍、2.62倍,发展势头迅猛。

文昌国际航天城从2020年“诞生”,2021年学会了“爬”,2022年开始“走”,2023年起,航天城将进入“跑”和“飞”的阶段。2023年一季度,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0.65亿元、税收收入2.14亿元、固投完成13.45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39倍、2.3倍、1.79倍。截至目前,园区1633企业中,航天类企业205家,占比12.6%。

统筹谋划编制航天城各项规划

当前,航天城正按照全域文昌对航天城进行规划,在原有航天城起步区控详规、产业等规划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航天城起步区城市建筑风貌专项规划、生态及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专家评审稿及科教城概念规划的初步成果;已发布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战略规划。

航天城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现阶段,航天城已完成近3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目前,航天城产业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一线办公,众创空间迎来新型研发机构、园区企业的陆续进驻;“三横五纵”路网全线完工,实现功能性通车,园区次干路网开工建设;人才房、商业办公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同济文昌医院距离园区不到10分钟车程。

航天产业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做好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保障

文昌国际航天城加快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好、运用好发射场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保障工作。推动航天装配及异地协同中心项目建设,火箭装配厂房计划于2023年底前竣工,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二期的火箭部件装配与测试中心及卫星研发中心两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航天城已经着手开展商业航天类企业火箭发射需求、卫星产业链企业投资需求论证工作。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已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航天超算中心项目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推动多院所战略合作,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作为海南省战略合作实施的载体,文昌国际航天城积极推动与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星网集团、中国科学院等一批航天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十多个院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质性落地。目前,火箭、卫星、数据产业链头部企业、院所项目纷纷落地,航天科技集团火箭院海南分院项目、中国星网海南文昌地面站及数据中心、中国华腾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太空实验室文昌基地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将为空间科研实验地面协同与保障提供支撑;纳入国际“子午工程”的中科院地质地球所非相干散射雷达文昌接收站项目力争年内试运行;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已获得教育部办公厅批准同意筹备建设,力争于第三季度开始过渡性办学招生、航天城校区开工建设;2023年3月,航天城管理局与深空探测试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在航天城挂牌成立。

创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文昌国际航天城坚持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撑航天新兴领域拓展,加速航天成果产业化进程。目前已推动多个重要合作研发中心成功落地。

一是与国家航天局合作,设立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发挥“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牵引作用,打造我国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和国际重要的卫星数据与应用服务集散地。

二是成立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完善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引领航天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创新,促进航天领域创新成果的集成和产业化。

三是设立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以打造卫星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高地为目标,通过落地国家级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聚焦航天新兴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研发,开展卫星研制、运营、服务及相关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孵化产业增长点。

聚焦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加快培育产业发展

目前,围绕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构建的以火箭院、中国星网、航天局高分中心、中科院空天院为链主的航天城产业链生态已逐步形成。

火箭链方面,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牵引,推进商业发射配套产业园规划。全力保障火箭院海南分院建设;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合作,设立“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配合做好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项目论证前期工作;协助建立海南商业航天发射管理运营模式,完成商业航天发射申报流程优化方案,组织开展可重复使用火箭或亚轨道实验。

卫星链方面,依托文昌现有商业火箭发射能力、卫星总装环境、测控企业聚集资源等便利条件,吸引商业卫星制造龙头企业核心业务落地文昌,拓展卫星研发中心条件,汇聚具备出口能力的单机生产企业进驻,逐步形成卫星单机和整星的出口能力。以中国星网卫星在海南发射为牵引,带动卫星研发制造企业在海南布局落地,引进卫星研发企业。卫星总装厂房投入运营,探索创新卫星“出厂即发射”模式,汇聚商业卫星总装试验业务,带动关键分系统和部组件研制生产及进出口业务落地。

数据链方面,以智慧海南应用场景为牵引,建设北斗产业示范园,打造北斗应用的国际化产业基地;支持“通导遥一体化”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和国际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卫星数据国际应用、海外数据国内应用及国际协作开发应用与数据共享服务。依托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利用遥感数据国际出口独特优势,发挥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理事会作用,吸引卫星遥感企业聚集文昌,培育发展遥感数据产业链。

根据下一步战略发展规划,文昌国际航天城将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独具“三大优势”,第一个是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纬度低、落区安全、交通便利三个方面),第二个是商业航天产业政策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第三个是海南自贸港优势,(“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天城。

文昌国际航天城将坚持吃政策饭、走开放路、打科技牌、赢企业心,引导航天类企业集聚,创新驱动打好“航天牌”,积极打造“四地”加快推进航天城跑起来、飞起来。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提升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落实星网系统建设任务,做好重型运载、可重复使用等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推动科技型创新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实质性运行,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尽快形成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能力。

二是打造商业航天胜地。全力保障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加快火箭厂房、卫星厂房等公共平台,及发射场技术区转运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商业航天产业聚集,“三区”互动、“三链”协同,推动“出厂即发射”等流程优化和产业整合创新,提升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

三是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发挥发射场和产业政策优势,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争取一批重大商业项目落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航天城扩区,大力发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旅游”“航天+制造”“航天+康养”和“航天+育种”等产业。

四是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依托国家航天局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设立三个“数据与应用中心”,协同处理卫星数据,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撑,推进“数据出海”“卫星服务出海”“游戏出海”,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服务“走出去”,打造宇航产品和卫星应用服务的进出口基地。推动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落地建设,以此为契机,引进国际航天专业人才。

奋进在新征程上,文昌国际航天城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将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融入海南自贸港重大战略之中,融入航天强国发展战略之中。总结三年来发展的成功经验,牢记战略使命,锚定战略目标,让文昌国际航天城在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进,在商业航天新蓝图中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