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看忠县如何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

2023-01-14 23:10
来源:新华财经

三峡库心·长江盆景

2021年3月,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2020—2035年)》,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保护长江文化,实现文旅融合特色发展,努力建成“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示范区。忠县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自身优势、突出本地特色,坚定不移护生态、因地制宜谋发展,加快建设“一地一城三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忠县。

杜绝“三高”,工业向生态绿色转型

2022年12月27日,忠县工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10万吨高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为代表的9个重大项目,共投资41.8亿元,涵盖新能源、智能装备、资源加工等三大领域。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112亿元,实现税收2.7亿元,让忠县绿色工业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忠县把绿色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业、资源加工业四大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绿色工业强县之路。

2022年7月,忠县县委召开了十五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决定》,进一步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落地忠县,大力招引锂电、高端电子、摄像头等绿色低碳项目,加快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这是一条革故鼎新、迭代升级、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忠县工业正从过去以增量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转型提质的发展新征程。通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大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和市场潜力的“忠县造”品牌应运而生。

——新能源产业方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特瑞新能源,生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21年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6,预计2023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将带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忠县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忠润能源二期100万方生产线一次性投料成功,产能达35万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LNG工厂;天辉锂电日产能达40万只,生产的18650-1500电池产品掌握国内市场定价话语权。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海南海药西部(忠县)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天地药业生产的抗菌消炎类原料药—氨曲南、头孢西丁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1,连续多年入选全市“双百”企业。

——智能装备业方面。新润星形成了年产5000台“工业母机”高端数控机床生产能力;极达鑫生产的药机空调箱市场国内占有率60%,;宇豪光学主攻医疗设备专用摄像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医疗设备专用摄像头生产企业;南泰电子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本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在资源加工业方面。海螺水泥是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链主”企业,市级能效领跑者,其生产的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优于国家标杆水平;派森百橙汁是中国第一家NFC橙汁加工企业,中国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挂面大王”金沙河面业投资15亿元建设的年加工100万吨小麦项目一期已于今年9月29日投产,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面条加工基地。

2022年1-10月,忠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3.58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0.52亿元,同比增长4.9%。

近期,忠县工业园区成功入选“重庆市绿色园区”,成为全市获此命名的唯一一个县级工业园区。之前,海螺水泥、瑞竹公司分别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市级绿色工厂,特瑞新能源、三一绿建、海螺水泥等企业的10个车间被认定为数字化生产车间。

建特色江城,联动区域发展

在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发展定位下,近年来,忠县突出本地特色,统筹江城与江村、山水与人文等要素,推动产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倾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新地标。

在城外,忠县加强皇华岛保护利用,建设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示范岛、人文生态绿岛;保护独珠半岛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江村历史人文风貌,打造长江三峡最美江村,匠心营造“江枫渔火对愁眠”“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乡村诗画意境,打造集江城、江镇、江村、江景为一体的三峡版“富春山居图”和“千里江山图”。

在城内,忠县以改造老旧小区和危房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成就“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一张新名片。接下来,忠县将统筹江城与江村、山水与人文等要素,精心建设“忠州八景”,促进产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合力建设“三峡库心”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忠县在精心建设特色江城的同时,还深化与周边区县项目联动发展,努力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

寒冬腊月,正在建设中的忠县—石宝—武陵沿江旅游公路长塘溪大桥的施工现场如火如荼。这条旅游公路,是推进“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项目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纵向贯穿“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整个核心区域、串联“忠州八景”的主要旅游交通干道。其全线贯通后,在“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核心区域内形成“内畅外联”的路网结构,连接石宝寨、西沱古镇、云梯街、水磨溪、黄水、三峡橘海、三峡港湾旅游度假区等重要景区,实现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无缝衔接,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忠县县委书记江夏表示,忠县将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加快“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聚焦文化挖掘、功能拓展、设施配套等重点领域,深化与万州区、石柱县规划协同及项目联动发展,合力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

筑牢生态屏障,护佑“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拥有88公里长江岸线,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忠县群策群力抓重点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强化“四源齐控”。以严控交通、扬尘、工业、生活“四源污染”为主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2022年,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同比增加13天,长江干流忠县段及主要支流水质均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100%。。

——统筹“三水共治”。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集中整治长江、黄金河、汝溪河等为重点,统筹处理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长江干流忠县段及主要支流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96平方公里,完成矿山生态修复8.86公顷,累计完成营造林50.32万亩,全县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2%、70%。

在此基础上,忠县聚焦“两地同管”,以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全县受污染地块、耕地安全利用率实现两个100%。

忠县计划到2026年全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新地标。(伯华)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