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省通山县厦铺镇双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自助点单服务展板映入眼帘,上面整齐排列着经文化宣传人员推荐的书籍和电影供村民选择。
这是通山县广泛开展“点单式”文化惠民服务的一个缩影。“群众点单”的文化惠民服务,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村民共享公共文化“盛宴”。
线上“点”书,直接送上门
在厦铺镇双河村农家书屋,村民吴继承正在阅读《花卉栽培》一书。“农闲时间都过来看看,我最喜欢看植物栽培、健康方面的书籍,我家门口花台的月季花生病了,我就是按照书上讲的去观察叶片、施药,才把月季养好了。”他笑呵呵地说。
除了到书屋看书,吴继承也喜欢用手机在“书香荆楚”手机APP观看相关内容。依托于农家书屋,之前他把找不到的书,反馈给农家书屋管理员,“点单”选书,县委宣传部和新华书店很快将书送到农家书屋书库,供群众免费借阅。
通过“你点我送”农家书屋图书配送菜单式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效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了农民的“书房”,为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通山县委宣传部结合“一下三民”实践活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村民“点单”,优选出政策理论、农业技术、健康养生、趣味百科等群众所需书籍,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此外,还积极探索推出“农家书屋+”等模式,从群众需求出发,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让农家书屋更好地成为村民的“文化粮仓”。
据悉,通山县现有187个农家书屋,总藏书量300余万册,平均每村2000册左右。近两年,通山县每年投入40余万元资金,为各村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报刊和建设农家书屋示范点。
自选电影,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近日,在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广场上连续放映了《金刚川》、《血染许昌》两部电影,村民们看后大喊过瘾。
“这两部电影是村民点单的,我们通知县融媒体中心电影放映中心来为村民放映。”大竹村村支部书记徐良栋说,为更加精准对接村民文化需求,大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群众点单”,开展送电影活动,在广场上搭建播放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今年以来,已放映公益电影、红色影片700余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把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了实处。
“我们将更加细分受众群体,比如按年龄或者喜爱的电影风格来分,尽最大可能实现文化服务精准推送。”通山县融媒体中心电影放映中心徐治水说。
送“舞”下乡,“点燃”群众文化生活
“同学们,转身、提臀、下蹲、扭腰,身体要放松,把动作都大胆地甩出来...”在燕厦乡的文化广场上,40多人正在练习广场舞,专业舞蹈老师穿梭在人群中为大家指导动作。
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不少村都跳起了广场舞,成立了广场舞队。不过大伙儿很多是自娱自乐,缺少专业老师指导。为此,通山县还为群众请来了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我喜欢跳广场舞,我们村里也有舞蹈队,但是要参加比赛只能到县里去,来回很不方便。” 通山县黄沙铺镇梅田村村民高晚英说道。
针对群众的需求,今年通山县将一年一度的广场舞比赛办到了乡镇,在各乡镇进行巡回比赛,让村民们出门就能参赛。通山县通过线下比赛和线上展示,调动了广大舞蹈爱好者共同参与,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广场舞“云”大赛,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下一步,通山县将继续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将依托数字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力营造 “村村读书村村唱戏村村舞”的乡村文化气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能实用的新局面。
来源: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