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进修二部 杨伟敏
提到江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革命老区、红色摇篮等现代元素与概念。然而,驶入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除此之外江西更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论地域而言,它在中原地区创生,也在江西境内散叶,甚至一度达到“顶峰”,不管是“儒释道”还是“文艺科”都是如此。
“儒释道”在江西境内开枝散叶
儒家在山东发祥,孔孟出自山东,这已是尽人皆知。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都没有发生在江西,但被誉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顶峰——新儒学,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大都在江西上演。
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朱熹称他是“道学宗主”)虽是湖南道县人,但他长期在江西南昌为官,辞官后定居庐山莲花峰下,并在那里创办“莲溪书堂”讲学传道。程颐、程颢兄弟俩在父亲的安排下,在江西拜周敦颐为师。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现江西婺源(古代属徽州)人,也长期在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是江西金溪人,他辞官回乡创办“象山书院”并讲学传道。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之间的理学、心学“鹅湖之辩”,就发生在今天的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寺,首开学术自由辩论的先河。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他的岳父是江西南昌人,他年轻时喜欢在南昌跟人论道,甚至错过了新婚之夜。“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又长期在江西做地方官,平定叛乱,建功立业,办学传道。他的嫡传弟子也以江西人居多,形成江右王学。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主导了两千多年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大而深远。由儒家衍生的书院文化,在江西得以发展壮大,逐成代表。当时,江西境内的书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办学质量、学问水平上在全国皆为一流,形成“江右书院甲天下”的景象。再有《白鹿洞书院教规》首开书院制度建设的先河,更是为书院文化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佛教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后经历了几次崇佛与灭佛的轮回,它的思想精髓随着禅宗的创立也完成了中国化,就像冯友兰先生所说的,禅宗的创立标志着佛教完成了从“佛教在中国”到“中国的佛教”这样一个本土化的转变。禅宗五家七宗之中,有三家五宗源于江西。江西宜春市是禅宗圣地,佛教史上划时代意义的‘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都发生在宜春市,宜春袁州慈化禅寺被海内外佛教人士誉为“天下第一禅林”。唐朝时期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之说。可见禅宗虽不在江西发起却在江西壮大,说江西是禅宗的定型之地也不为言过。
诸子百家中就有了道家,道教是我们中国本地自生的宗教,道教的发源地有多种说法,但天师道无疑是重要的一支。汉代的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天师道在江西的千年传承,形成“北有曲阜孔府,南有龙虎山天师道”的景象,都是以家族延续的形式传承了千年,也都是传统中国的一个符号。当年蒋介石在逃往台湾的时候,除了大量国宝级财物外,不忘把天师道的传人一并掳走,足见这个传统中国文化符号的分量。
中国的传统思想在唐宋之后,实际上走的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路子,理学和心学的创立都吸收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资源,儒家进入了新儒家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思想在应对挑战中完成了自己的升华。
“文艺科”在红土地上遍地开花
文学方面,从晋陶渊明开始,江西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光照临川之笔”的盛赞,后世江西和抚州文坛的景象真是应了他这句话。唐宋八大家除了四川苏氏父子三人,剩下五人中有三人是江西的。欧阳修是江西吉安的,王安石和曾巩两人都是江西抚州的,曾巩更是三代之内一门九进士,王安石也是两代人中一门四进士。开创古文运动的韩愈更是在江西宜春做过官。开创了江西诗派的当时文坛达人黄庭坚,也是江西九江人。明朝的解缙主持了《永乐大典》的修订……如此举不胜举的文坛墨客,早已铺满了江西这座文化长廊的彩墙。
戏剧可谓是文化的集中载体,它需要文学上的剧本,需要美学上的道具、服饰,需要形体艺术上的表演,等等,这些文化要素都能集成在戏剧之中。明代是中国传统戏剧发展的高峰,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就是江西临川人。他不仅创作了不朽的剧本“临川四梦”,而且他自己还经常亲自上台演出。
王安石、曾巩、陆九渊和汤显祖等人,也成就了抚州“才子之乡”的美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岳飞、史可法等人一样,把中国人身上的节义忠烈体现到了极致,可见,文化江西有柔更有刚。
此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使了江西农业经济的发达。进而,支撑了繁荣的文化,孕育出当时最高水平的手工业和应用科技。
中国农耕文明时期手工业和应用科技的宝典“中国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它的作者宋应星就是江西奉新人。宋应星能创作《天工开物》跟当时江西发达的手工业有莫大关系。
瓷器可谓最“中国”了,英文china(瓷器)就是“中国”的意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估计也就体现在瓷器这个行业中了。江西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荟萃了中国制瓷工艺的精华,是中国瓷器文化的突出代表。
现在成为国人最大主粮的稻米,也跟江西息息相关,在江西万年就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栽培遗迹。江西的铜矿和炼铜,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货币金融支撑体系。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和着明朝初年的移民潮——“江西填湖广”,共同造就了后续几百年的江右商帮,也把江西的文化传播到当时的湖广以及云贵川。
“一日揽尽五千年”未来可期
从传统思想文化上来讲,江西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江西承载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诸多要素,是中华民族精神一幕幕上演和一次次荟萃的地方。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每一个方面都拉一条线索的话,江西可绘制出一张庞大的交汇网。
目前,江西已经对境内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做了大量梳理,提出了“江西十大文化”之说——书院文化、陶瓷文化、茶叶文化、药业文化、稻作文化、造纸文化、矿冶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
如果说江西境内的传统文化资源是“繁星满天”,那么,它现在所缺的就是“一轮明月”,需要一个闪耀的明星产品将这些“满天繁星”系统地整合、串连起来,以充分焕发它璀璨的光芒。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江西打造出一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览园”之类的文旅景点时,您将可以穿越时空做到“一日揽尽五千年”真正感受到江西这座“文化长廊”的恢弘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