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文明实践,让“凉城”暖意融融

2022-03-04 19:54
来源:半月谈网

49岁的陈正桃勤劳善良,在丈夫离世多年后,她没有嫌弃公婆,而是带着前夫的父母一起生活。带着公婆改嫁,好儿媳变成“好闺女”,经媒体报道后,温暖一座城。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扶危救困、志愿活动、义诊帮扶……一颗颗爱心、善心和仁心,让这座“凉爽之城”沐浴着文明之风,处处荡漾着融融暖意。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迎接校园温暖的阳光,邀约走进快乐的课堂,炙热的胸膛燃烧梦想,托起少年期冀的翅膀……”去年,一曲《红领巾心向党》在利川广为传唱。

创作人罗舒文,是市民族职校的音乐教师。为号召学子牢记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她发挥自身特长,创作出《红领巾心向党》《最大的骄傲》《唱响新时代》等歌曲,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孩子们内心。

“‘铁脚板’精神永不过时!”在利川市第八期“百年党史百姓读”主题活动现场,市新华书店职工赵洪,宣讲老党员牟长青艰苦创业故事。

自编歌曲、方言快板……在宣讲中,利川注重转换话语方式,以小话题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明大道理、小场面聚集大能量,让理论从“云端”飞到寻常百姓家。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到哪里。去年以来,该市有市级宣讲队伍609支4420人,已开展宣讲5690场次,受众40万人次。

依托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该市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钉钉”App开辟“党史学习云课堂”;依托学习强国平台打造“线上红色课堂”;组织580个驻村“尖刀班”为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等等。

利川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称,该市正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党史学习教育“加油站”,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走进党史、读懂悟透党史,巩固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陈老师,您上课好好玩,我们好开心!”在南坪乡黄田村“良知学堂”内,一群留守儿童参加青春健康知识学习时道出心声。

黄田村是2020年州级乡风文明示范村。依托“候鸟”人才,黄田村建起良知大闸蟹农技培训基地、良知学堂、良知书屋、良知积分兑换超市等,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乡风文明、基层治理得到提升。

这是利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基层党建、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片花”。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上,利川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目前已初步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15个、站505个,并实现全覆盖。

同时,所有市直单位都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党员先锋岗、公共服务窗口、各类场馆和基地等阵地,广泛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串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

“真诚耐心调处矛盾,高效便捷化解矛盾。”2021年9月,市民唐先生为利川市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送上一面锦旗,感谢调解委员会的辛苦付出。

这个“快处中心”是市司法局建立的文明实践平台,专为群众、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仅去年通过调解化解42件涉企矛盾。

通过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职能优势,利川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发展,做到“群众在哪里、就延伸到哪里”。

每七位市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2月中旬,气温骤降。利川市妇联携手爱心衣橱湖北站利川志愿者团队争取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支持,为8所乡镇小学1164名学生送去价值75万元的羽绒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目前,该市有注册志愿者12万余人,即“每七位市民就有一名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利川已蔚然成风。

值得一提的是,文明实践活动还通过村级实践站,组建起“村花”宣讲、“村花”调解、“村花”直播、“村花”民宿等特色志愿服务队489支,开展直播带货、巾帼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等1000余次。

2021年3月,利川“乡村文明之花”志愿服务项目,跻身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项目之一。社区留守儿童心理干预及疏导、红色革命根据地守护、保护清江河我们在行动、“双联双带”社区治理等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备受青睐。志愿者们用一个个善举、一次次志愿服务,实践并升华着志愿精神,成为利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山有高度,城有温度。利川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利川正坚定不移抓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赋能山区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中共利川市委宣传部 秦卫飞 付琳眉 丁健 黄柳莎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