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对孩子进行财经素养教育,是对孩子知识结构的完善,是一种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更是社会生活教育。财经素养教育不只是单一或专门化的财商教育、金融教育、消费者教育、财经教育,它是培养个体应对经济生活所必备的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观念与人生信念等基础修养总和的活动。
目前,少儿财经素养教育在我国逐步受到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财经素养教育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接受到这方面的教育,教育的功效也越大。它以劳动教育为起点和手段,以德育为目标和方向,是劳动教育、生活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集合,是学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重要基石。为了培养学生的财商意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小学开展了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式课程研究,带领学生进行货币研究。立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采取了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课程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开放、生动的方式开展货币项目化研究,引领学生“跟着货币穿越时光,畅游货币王国”,开启了古今对话之门。
认识货币,进入唐朝货币的世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货币打交道,认识货币,是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第一课。中国货币历史悠久,夏商时期的贝币,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代的交子等,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历代货币不仅是货币金融史与商品经济发展史的重要遗物,也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对外关系、铸造工艺乃至书法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唐朝是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唐朝货币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货币,各班班主任老师从班级中挑选了对财经素养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了财商小组,师生共同研究唐朝货币。学生首先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询来了解关于唐朝货币的知识。他们了解到唐朝的钱币共有八种,分别是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会昌开元、得壹元宝、顺天元宝等。“开元通宝,始于唐高祖年间,在唐朝以前,其他朝代多用五铢钱,包括汉五铢,隋五铢等,李渊开创了‘通宝’钱币,对后世钱币影响极大。建中通宝,多为小平钱,隶书书写,多为光背,价值极高!……”之后,货币讲解员还会给其他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员对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娓娓道来,学生们聚精会神,听得兴致勃勃。货币的发展同时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货币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到了一些有益的历史知识。他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动笔写下来,粘贴在作品墙上,希望更多的同学了解到货币知识。
动手制作货币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经过团、压、捏等环节,一枚枚由彩泥制成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呈现出来。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货币作品,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探寻中国货币,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在丰富学生的财经知识的同时,为其进一步提升财经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唐冶小学,财经素养课程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历史与未来的一扇门,深受师生欢迎。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举办的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活动中,与财经素养相关的课程与活动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在财经素养课程中了解了纸币流通的历史、纸币防伪的方法、快速点钞法等。他们积极参加点钞比赛,位列前三名的同学赢得了奖品——一个可爱的存钱罐。在活动中,学生还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流了运钞车的工作流程、假币如何处理、存款利率等问题。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初步树立了理财意识。
教师财经素养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承担着开发和实施财经素养课程的责任。而理论研究对实践研究指导性不足、缺乏专业师资等问题为学校开发财经素养课程带来挑战。财经素养教育是我校丰富多彩的项目式学习中的一项,是一种基于真实情景,问题化驱动的学习方式。为了让教师更进一步理解项目式学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和体验财经素养教育,加快教师成长,唐冶小学开展了“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项目式学习”培训活动。
2021年6月,在财商专用教室,由我校田克民老师给部分教师举行了一次项目式学习财商教育专题讲座暨“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手工制作”。通过田克民老师精彩的讲座,教师了解了从古至今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老师们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听得兴致勃勃。在亲自动手制作古代货币的环节中,老师们也体验了一把童趣。
在提升教师素养方面,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为老师们带来思想的碰撞与启迪。山东省实验小学鲁春红主任带来的山东省实验小学关于“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式学习的报告,让老师们深受启发。此次培训对于项目学习的课程实施的步骤、如何实施项目评价及项目成果的展示形式等环节给予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让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了项目化学习应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回归学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专家梳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给了老师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帮助老师们明确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只有提升教师的财经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自觉意识,才能促进课程的落实与学生财经素养思维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到“零花钱”“压岁钱”也常常会经历“购买”“出售”“交换”等行为,小学生在财经素养发展上的教育缺失,会导致其金钱价值观错位,消费和储蓄意识不够等问题。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有助于帮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进而学会规划未来、管理人生。
(来源:文化大观,作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