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五载砥砺写华章 奋发有为启新程——贵州省三穗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及“十四五”展望

2021-10-18 15:26
来源:半月谈网

 大美三穗(杨通富摄)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省三穗县推动转型升级,打造“黔东中心城市、黔东旅游集散中心、黔东商贸物流中心、黔东产业承接示范基地、黔东创新创业基地、黔东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征程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三穗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打造贵州重要节点城市、黔东区域中心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三穗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新时代发展奠定牢固基础。“十三五”时期,三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扶贫战略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完成18268人异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195692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公路158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257户、透风漏雨整治8323户、“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全县16011户6202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8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持续打牢全面小康社会基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增速保持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增加到51.15亿元,净增21亿元,年均增长6.8%;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2931元、6933元增加到34912元、11440元,年均增长6.1%和8.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如期完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稳步提升发展质效。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三次产业分别完成10.85亿元、12.69亿元和27.6亿元。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粮经比由2015年的41﹕59调整为30﹕70。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家,总产值到达5.2亿元。旅游总收入从4.78亿元增加到6.3亿元。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三区联动”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规划区面积从“十二五”期末的9.3平方公里扩容至4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2015年4.86万人增加至10.3万人,城镇化率由2015年38.54%提升至51.17%。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整县被纳入全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有效增强支撑能力。坚持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黔东(三穗)综合客运枢纽站即将投入使用,沪昆高铁三穗站旅客流量突破232万人次,三施、三黎高速建成通车,完成国省干线改造8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08公里。塘冲水库、金昌沟水库下闸蓄水,启动实施白剑坡水库、城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370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深入推进,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绿色发展,完成营造林2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12%。环卫一体化建设有效推进,县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实施河道治理60.93公里,水利部授予“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十四五”是三穗县迈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突破期。准确把握三穗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发挥三穗比较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实施好“123456”战略布局。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抓统筹优布局、抓产业强支柱、抓主体壮规模,做大做强三穗现代化工业经济体系,推动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培育上市公司1家以上,稳岗就业1万人以上。到2025年,建成省级一类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以上。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城镇带县”战略,按照“做大高铁新区、做优老城区、做强经济开发区、提升中心镇、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区域规划,统筹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核两带多极”山地特色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2%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推进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一种一养”产业规划,到2025年,逐步形成种禽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完善的生态三穗鸭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三穗鸭养殖1200万羽,综合产值达12亿元以上。实现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3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林下养蜂2万箱、林下养鸡100万羽。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3.7亿元以上。

——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商贸活县、旅游兴县”战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品质开发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贵洞、颇洞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贵洞、颇洞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全力创建黔东商贸物流集聚区和黔东旅游集散中心,为全州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服务。“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实施大健康战略行动,推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以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养生、健康运动、健康药食材等为核心,以发挥“国家和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县”作用为切入点,结合三穗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努力把三穗建设成为黔东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三穗新篇章。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现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集中力量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体废物治理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

(稿件来源:三穗县委宣传部 ;作者:杨燎、杨成勇、吴遵智、吴子勇)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