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江苏苏州吴中:太湖之畔,美好光福

2021-08-05 19:33
来源:苏州学习平台

作者:盛峥

2021年6月11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融媒采访活动吴中光福站暨初心学堂启用仪式举行。现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初心学堂启用,“初心学堂”课程同期发布,吴中区再添一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的重要载体。

凝聚思想伟力,奋力开启新征程。近年来,光福镇紧紧围绕“湖光山色·洞天福地”总目标定位,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旅强镇”的发展思路,不断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光福镇党委书记陆胜兰表示,在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光福镇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发展信心、凝聚人心,深度激活全镇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发展新力量

光福镇行政审批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涉及群众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打包,围绕“一件事”改革,推出灵活就业、创业、退休4个“一件事”,切实打造“一站式”套餐服务。并通过推进服务下沉,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民政服务、综合服务等事项纳入镇、村(社区)通办范围,实现基层民生事项“就近办”。

“对基层板块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其时,让全镇上下凝聚起了一条心,坚定未来发展的方向,齐心啃下硬骨头,合力突围开新局。”陆胜兰表示。

2021年3月18日,光福镇第一时间召开全镇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研究制定光福镇《实施方案》,除了开展专题学习,还精准赋能特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员冬训,精心策划红色主题阅读节、太湖青年沙龙等活动,红书阅读分享、观影学党史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在全镇“遍地开花”。

光福镇域红色资源丰富,是党史学习教育本土教材中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通过深挖资源内涵,光福镇着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教育“打卡地”,推动乡村振兴和镇域发展。

“目前,我们计划以新四军纪念馆、新打造的初心学堂为核心,在全镇范围内挖掘和开发更多的红色资源。”陆胜兰说。通过点亮纪念馆、初心馆、初心学堂、烈士陵园、红色步道、顾野王书院等红色站点,串联起由点到线及面的光福特色“红色教育走读线路”,切实传承好、发扬好红色精神,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以红色之旅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自娱自乐’,还要真正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以一件件为群众办的实事,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陆胜兰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镇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强化了规矩意识,为未来、为发展凝聚人心。光福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为抓手,围绕优化健康服务、关爱弱势群体、提供就业保障、强化社会治理等内容,深入推进各项惠民项目有效落地,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统筹全局资源,寻找发展新机遇

仲夏时节,随船登上太湖漫山岛,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映入眼帘:穿村而过的小河两侧,绿树成荫,古桥、古树、古井相间,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院,变身鸟类图书馆、漫山会客厅、撸猫咖啡馆、花房、壹号院……这个由光福镇和苏州文旅集团合作的分散式乡村精品酒店集群项目,2021年10月前将投入运营,预计未来年接待游客规模约10万人次。曾经人员外迁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的漫山岛,将重新迎来生机。

光福地处太湖之滨,全镇绝大部分空间处于生态红线内。面对发展空间限制,陆胜兰认为,必须以辩证眼光看待问题,仔细梳理全镇优势资源,一盘棋思维统筹发展,实现更大的突围。

做活一“核”。重点强化镇区主体发展能级,持续完善整体规划,成立古镇开发保护公司,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原则,做靓光福文化核心名片,做强工艺文化产业。对于一些优质闲置资产,通过与相关主体合作共赢的方式盘活更新老旧存量资产,为做强镇域中部片区产业提供载体平台。

做强东部太湖科技产业园。在镇域东部,占地7.7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是光福乃至整个太湖度假区的重要发展支撑。通过对产业园片区启动“攻坚清零”计划,对“三低企业”实施“退二优二”,进行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助推产业链向更高层级攀升。“我们目前定位是区域内的3500亩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能够达到50万以上。”陆胜兰说。

打造北部农业示范区。坐落于镇域北部的迂里村拥有1.65万亩的土地和31个自然村,依托该村打造的游湖农业示范园区,是苏州西部承载“最美乡愁”的重要目的地。眼下,这里正打造苏州市级农业示范园区,深化农业科技战略合作,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等农业标杆项目建设,建立智慧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打响光福特色农业品牌,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光福路径。

做优西部生态文旅服务。在镇域西侧,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串联起40多座山头,这里也是吴中区重要的生态红线保护区。沿着邓尉山、玄墓山、米堆山、潭山、西绩山等“光福七小尖”徒步,途中可以观赏到光福的景点、古迹,这条线路如今已经成为徒步爱好者的热门线路。围绕“七小尖”徒步线路,光福将推进23公里“福道”建设工程,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均衡、智慧运维、效益多元的全域“福道”网络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全面开发“两岛”。目前,光福围绕整个冲山半岛4.5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进行 “太湖记忆”项目规划,项目立足以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为引领的“红色文化”;以“中国内湖第一渔港”太湖渔港村为主的“渔文化”;以冲山佛雕和光福工艺文化为核心的“佛雕文化”,结合漫山岛开发,配套好相应的基础设施,吸引重大的项目落地,从而有效解决当地的百姓、特别是退捕渔民的就业问题。

深挖存量更新。目前全镇1450亩存量工业用地,分成北部、东部、南部三个片区。在存量更新的前提下,光福大胆地提出了“镇中心北移”的概念,在与苏州高新区的交界处规划了一片600亩的工业用地,以太湖科技产业园高新产业聚集区为引领,积极对接融入太湖科学城、苏州科技城,重点推进存量工业片区产业焕新,坚持做大做强做优实业不动摇,使之成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力点。

立足“三地”建设,奋力开新局

2021年 5月26日,“苏作馆”上海国展中心旗舰店开馆,首批参展的12个苏作门类、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中,有18位来自吴中,其中又有一半来自光福。光福艺人真正成了苏州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一支重要力量。

陆胜兰表示,“十四五”期间,光福镇将深化镇区主体能级提升、科技生态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布局,助力围绕“三地”建设,聚力实现产业更高效、生态更美丽、文化更兴旺、城乡更宜居、人民更富裕五大目标,建设“美好光福”。

打造工艺文化核心地。天工苏作看吴中,而光福的工艺大师占据了整个吴中的半壁江山。“三绣四雕”是光福工艺的亮眼名片,必须大力培育,做精做靓。“三绣”指苏绣、缂丝、吴罗三种织绣技艺,“四雕”指“核雕、玉雕、佛雕、红木雕”四种雕刻门类。

陆胜兰介绍,未来,光福镇将重点塑造光福江南文化品牌,依托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工艺美院等高校优势资源,通过建设智库、举办论坛等文化产业合作,提升光福工艺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工艺产业发展提速升级;依托福艺苏作中心、苏作工艺学院等平台,健全乡土工艺人才引育政策,推动工艺人才梯队建设,打响光福“工艺名镇”品牌;引进央企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盘活存量资源,打造以“三绣四雕”为核心的文创孵化基地,目前引进了保利集团的一级子公司中国工艺(集团)公司;联动艺术高校,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赋能,推进工艺文化与数字经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

打造美好生活居住地。光福古镇区绕山而生、临水而居,现今历史街巷与河道尚存,保存完整,整体风貌仍较好呈现出“市在山中、山在市中、四水绕城、城河相拥”的空间特色格局。通过整体规划,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焕新古镇历史风貌,切实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品质。

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地。光福镇立足生态优势,推动工艺文化、苗木产业走上精品化发展道路,有序发展精品花卉苗木经济,孵化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多种业态,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生动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环太湖特色文旅“新名片”。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