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浙江德清县: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县域空间治理现代化

2021-07-23 14:35
来源:半月谈网

近年来,浙江德清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运用数字虚拟空间更好地管理自然空间、人造空间、未来空间”,聚焦数字政府系统产业发展应用,积极推进以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总体架构为支撑的应用场景建设,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建设过程中,德清重点突出“全域赋能、发展赋能、地信赋能”三个赋能:“全域赋能”就是将该应用作为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省级试点的建设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生态等治理领域的20项多业务协同场景。“发展赋能”就是将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应用开发和场景创新的主攻方向,从产业链地图构建、项目全流程管理等领域深化拓展应用。“地信赋能”就是立足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将地信技术作为支撑应用建设的底层技术,在推动治理可视化和决策精准化上先行先试。

再造一个虚实景相融的孪生时空

围绕“一库”“一图”建设要求,全面汇集全域时空信息数据。一是全量归集。归集整合基础数据和图层,纵向贯通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省市公共数据平台,横向归集跨部门数据,已从省平台调用数据5000多万条、图层229个,归集县域公共数据10亿条、图层近500个。二是实时迭代。完善基础数据联动更新机制,实时推送系统数据、通报数据断流等情况,同步建立跨部门联动数据订正机制,实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及时更新。三是数图结合。构建全域三维立体空间,精准呈现山水林田湖,并通过标准地址关联人口、民情等信息,真正做到“一图感知全局”。

开发一批可视化治理的决策工具

围绕“一箱”建设要求,开发形成服务空间治理的评估、分析、监管等三大类12项工具。一是推动实现“评估可视结局”。主要是围绕项目选址、项目体检等需求开发评估工具。比如,智慧选址就是通过将一系列选址因子与产业和项目准入政策进行匹配分析,快速智能筛选出项目用地空间选址方案。二是推动实现“分析可视智治”。主要是围绕土地利用、工业经济等需求开发分析工具。比如,遥感影像分析就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我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智能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三是推动实现“监管可视全域”。主要是围绕人居环境、人流趋势等需求开发监管工具。比如,人流趋势预警研判就是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对人群来源、驻留时长、人流趋势等进行分析,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设一批多业务协同的场景应用

围绕“开发X场景应用”要求,全方位串联各类协同场景应用,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全面联动的高效治理链条,其中产业链精准合作招商系统、数字乡村一张图两个场景应用入选“观星台”优秀应用。一是以闭环思维推动多业务协同。注重打破工作衔接的部门壁垒,以各环节精准协同实现各业务有效推进。比如,围绕项目引进和推进,搭载产业链精准合作招商系统、规划协同系统、标准地信用监管系统等,逐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规划协同系统已办结项目预评价4326个。二是以流程再造实现多业务协同。通过删繁就简、合并同类项等方式推动环节重塑、时限压缩、服务提效。比如,搭建渣土协同管理应用,建立智能识别、工单派发的部门协同整治机制,实现了渣土出土、运输等各环节数字化管控,已协同查处违法行为千余起。三是以机制创新实现多业务协同。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治理内生动力,特别是聚焦社会治理领域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的空间治理体系。比如,打造覆盖“三农”、服务“三农”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依托全域三维立体空间,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财、地等要素,动态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态势,实现“人、事、地、物”精准可查、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异动管理一键可知,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目前基层网格员与业务管理部门已处置问题近10万个,数字赋能乡村智治获省委袁书记充分肯定。

下一步,德清将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要求,找准跑道、全力冲刺,进一步扩充“一库”、完善“一图”,丰富“一箱”,不断拓宽“场景应用”,在推动空间资源要素“管用结合”中加快实现县域空间治理现代化,努力为全省打造“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提供示范样本。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