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创新运用第三方评估 助力河南基层减负增能

2020-12-12 10:47
来源:半月谈网

玉都

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做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倡树“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驰而不息推进作风转变,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增能。今年以来总结“基层减负年”工作成效以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创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省基层减负工作进行监测评估,在完善减负机制、增进工作效率和持续改进增能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发挥智库作用,让减负更科学

河南省广泛收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各方面反映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具体工作委托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实施。省委办公厅加强工作指导,成立由高校教授、研究机构专家、基层工作代表、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的工作专班。围绕基层减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堵点问题开展研究,着力推出区域特色明显、价值含量高、指导性操作性强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为河南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更科学、更公正、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实时监测评估,让减负更精准

减负监测评估是全面识别基层负担来源、动态获取负担数据和有效评价减负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科学的减负方案和落实为基层减负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合理选择监测对象、科学制定评价指标。结合河南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实际情况,第三方机构将直接监测对象选定为正态分布的一定数量样本点,按类别划分为行政类、教育类、医院类、企业类和科研类,通过样本点监测全省范围内基层减负效果,评估对象限定为省、市两级层面。

第三方机构主要对选定的样本点按照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进行月份监测和分析,按类别监测评估、分层次剖析问题、依对象制定对策,定期向决策部门提交月份、季度、半年、年终评估报告,有效发挥监测评估的效率机制。尤其是在监测要素设置上增加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之外的“其他”类,客观反映困扰基层的行政问责不力、工作人员被借调、数据采集不规范、薪酬激励不配套等负担问题,坚持减轻有形负担与化解无形压力相统一,实现全方位监测、深层次、高质量评估,为决策提供有价值依据。

三、多维数据分析,让减负更增能

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基层减负工作全过程,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将2019年作为基准年构建指数体系,采用基准年的月均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指数分析,在基本特征和层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异常预警,及时发现并反馈具体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便于决策部门宏观调控与重点治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监测评估不同阶段减负情况内在变化规律,揭示基层减负增能过程总变动中各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运行行为和发展态势。

为了实现减负的同时增能的目标,第三方机构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反馈利用。具体来说,一是相对负担评估,以同类型评估对象为基本单位进行多维度基层负担测度,划分基层负担类型,动态识别相对负担过重基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二是减负增能综合性评估,围绕“减负”和“增能”两个维度展开,既瞄准基层负担过重的核心要素,又抓住基层增能的关键要点。基层需要减少的负担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基层干部的束缚,所导致的基层干部干事实效性下降和基层治理效率损失,从而为基层带来的额外过重负担。基层增能的主要表现是基层满意度提升、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和干事效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四、开发信息系统,让减负更轻松

第三方机构致力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监测评估手段,确保在做好“为基层减负”这项工作过程中不为基层增加新的负担,并且能够助力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针对基层反映突出的“系统报表繁”、“多头重复报”、“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监测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为基层减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监测评估填报数据精简为一张监测电子报表,系统逐步实现与各纵向业务口的公文交换系统、会议登记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安全脱敏对接,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从干部加班整材料填报表转变为内容自动生成、系统自动收集、数据自动分析、异常实时预警,用信息化手段确保减负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既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又确保安全不泄密,切实防止和避免重复督查、交叉监测、多层填报、多头评估。

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增的是工作实效。第三方机构具有身份独立性和价值中立性的特点,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可以有效弥补地方和部门自评自测的不足,提高日常监测的时效性、精确性和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公信力,促进基层减负工作的常态化推进、高质量实施和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