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渝北:“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

2020-11-12 17:28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2019年3月,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四社社长张国明带领村民加入刚刚成立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一年后,他与村民们一共领到了19800元的分红。

“‘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11月9日,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渝北区试点探索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成立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简称合作社),整合全区7.9万亩土地,15847户农户变成了股东,推动“双十万工程”的实施,从而带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长势喜人的灵芝基地。受访者供图

创设“一社三部”探索“三社”融合

渝北区创新成立的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通过“一社”统“三部”,在村一级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功能有机融合。

据介绍,生产合作部聚焦产业发展,统一调度土地资源,主导合作社产业规划、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劳务管理;供销服务部聚焦流通领域,统筹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服务;资金互助部聚焦信用合作,管理运营合作社各类资金,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并为社员提供内部资金“拆借”服务。

“既成为一个以农民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成为一个以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独立市场主体。“渝北区相关负责人称,除村级合作社外,渝北区还在区级层面成立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负责合作社及镇联合社的服务监管工作,并提供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在镇级层面建立联合社,赋予指导、服务、监管三大职能,形成了”区级统筹、镇级协同、村级融合“的三级组织体系。这样一来,既整合了土地资源,又降低“供”的成本、畅通“销”的渠道,还破解了融资贵、贷款难问题。

从2019年开始,渝北区选取9个镇12个村进行“三社“融合试点。截至目前,全区49个村级合作社已挂牌运营;已建立10个镇级联合社,平均每个联合社服务农户1600户、土地7900亩。

据统计,全区44个合作社累计获得产业转型升级贷授信资金2.2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授信500万元。

按照“七化”标准打造的柑橘基地。受访者供图

15847户农民“三变“改革成股东

针对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问题,渝北区以合作社为载体,动员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各类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构建起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区入股土地7.9万亩,入股资金3890万元,农民变股东涉及15847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26户。

据介绍,渝北区在量化股份方面,坚持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按照1亩土地为1股的方式计算土地股;支持农户以1股土地配1股资金,每股资金数额原则上不超过5000元,土地股和资金股统一核算,累计作为农户在合作社总股份中的占股数,并鼓励无土地股的农户以闲散资金入股。

与此同时,村集体以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实施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财政补助资金30%—50%持股。

此外,利益分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持续共赢”原则,合作社从集体收益中优先提取不低于10%的公积金和不低于5%的公益金,统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民生需求和以丰补欠,剩余部分作为农户和村集体收益按股分红。

早在2018年,古路镇乌牛村确定为重庆市“三变”改革试点村。现在, 全村3000余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全体村民成为股东。“土地可以分红,务工还能挣钱。” 乌牛村四组段成芳夫妇病疾缠身,生活主要靠女儿务工接济。他们家三亩地入股后,每年除了2500元左右的分红,两人在村里务工一年还能挣七八万元,实现了就近务工的增收梦。

土地宜机化整治改善了工作条件。受访者供图

突出“七化”标准推进“双十万工程”

渝北区农村土地面积有上千平方公里,但多为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锄挖、犁耕、人背等传统耕作方式费时费力效果差。

“在机械化、智能化上做文章!”渝北区围绕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景观化,创新实施农村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变。

据介绍, 10万亩经果林建设包括:新发展雷竹等优质笋竹产业2万亩,新发展花椒、柑橘、伏季水果及中药材等特色经果林8万亩。10万亩生态林建设主要包括: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4.5万亩,无立木林地人工造林0.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3万亩。

大盛镇青龙村整村推进土地零改整,全村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将零散分离的地块打造了“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集中连片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并建起了柑橘智慧果园。

“农民拿起手机就能精准浇灌。”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介绍,果园里安装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达到设定阀值便自动浇灌,种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别降低50%、75%。

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改革,渝北区依托“双十万工程”,统筹造林、造业、造景,推进农业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拓展,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延伸,做好农林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文章。2019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净收益达1975万元,较2018年增长14倍。(记者 彭瑜)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