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河南汝阳:“转”字当先谱新篇

2020-06-29 09:36
来源:精彩汝阳

变中求新时不我待,加快转型势在必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吹响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号角,发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音,赋予汝阳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县新定位……当重大机遇来敲门,当转型发展开新窗,汝阳要实现加快自身大发展与融入大战略大格局相统一,尤须坚定不移做好“转”字大文章。

转变发展方式是“转”,转变思维方式是“转”,转变工作方式也是“转”。一个“转”字,奔着革除陈旧观念去,冲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来,意味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加快“转”,汝阳有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禀赋,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汝阳特别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神奇之美、和谐之美。这些年,汝阳立足“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和“洛汝产业带的重要节点”的功能定位,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基础能力、教育均衡“六大提升”,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结构向优、质量效益向高、生态建设向好,逐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子。

围绕“转”,汝阳也有差距。考虑问题更多聚焦于县域经济,工作谋划站位副中心城市大局不够,在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自满、等靠、安逸心态;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支撑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林木覆盖率目前仅达到63.3%,距2025年75%的目标差距不小;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进展不快,“汝阳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来自观念、生态、产业等方面的问题,正摆在面前、横在脚下。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转不行!站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舞台上,置身重构县域经济格局的发展赛道中,汝阳人清醒认识到,只有跳出惯性思维,以转观念促进转发展方式,以新视野找到新路子,才能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好未来,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汝阳力量”。

紧盯“开放”转观念。坚决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坚持开放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自贸区、综保区等对外开放大平台,积极融入副中心城市“1小时集疏圈”,结合洛汝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带建设,积极和伊川、汝州对接衔接,加强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谋划对接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城际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对外交通网络。

聚焦“美丽”转生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深化“1367”全境绿化,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强化瑞云山、凤凰山、云梦山等森林公园提升、打造绿色家园,推进北汝河、马兰河、杜康河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湿地,加快前坪水库规划编制,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守护天然氧吧,织就秀丽如画的副中心城市生态屏障。

突出“特色”转产业。发展壮大以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持续培育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借力“洛玻回归”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结合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汝阳红薯”“汝阳香菇”为主的特色农业,深入挖掘杜康文化、恐龙文化,发展“旅游+”“文化+”新业态,涵养酒文化、壮大酒产业,实现以特色农业促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推进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的互促共进发展格局。

“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几十年来,历久弥新的新时代“登山精神”始终激励着汝阳人民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站在新起点,汝阳将集中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绘就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汝阳时代画卷,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接续新使命、作出新贡献!

(原载于 洛阳日报)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