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怒江边的咖啡

2019-04-28 16:31
来源:半月谈网

四月,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流被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抬升,闪电划过天空,山像刀锋,时隐时现。

暴风骤雨在这条河谷从未停息。傣族、傈僳族以山的高度划分领地。山谷冲积出来的坝子,平整,气候温润,傣族人筑起坝,造成田,过着定居的生活。傈僳族人住在山岗上,世代与森林为伴,刀耕火种,打了猎与傣族人交换米盐。

生活在这片大山深处的各族人民,随着时光跌宕起伏,物是人非,却又梦想不断。

1、孤儿的咖啡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四条贯穿中华大地的江河,都从青藏高原而来。高黎贡山如同怒江的侍卫,守护着怒江自由奔流。

天色渐黑,山雨欲来,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流被怒江西岸三四千米高黎贡山抬升,暖流凝成雷雨,电光把丛岗村照亮,雨水滋润着高黎贡山脚的万亩咖啡园。

傈僳族的言秀邓今年28岁,10岁时父亲意外死亡,母亲改嫁,言秀邓和弟弟成为孤儿。他们原来生活在贡山,山高坡陡,难以种植作物,缺少收入来源,兄弟俩就跟着叔叔一家,顺怒江而下,来到保山地势平缓的山谷,在保山潞江坝丛岗村,向当地人租地,种植玉米甘蔗。在咖啡市场年景好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学种上了咖啡。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家人也解决了温饱。几年前,言秀邓的叔叔给他介绍了个媳妇,开始独立生活。

在当地,曾经跟言秀邓一样走出贡山的大山,到保山租地为生的傈僳人有5000多人。2017-2018年间,经云南、保山、怒江各级政府努力,全部为他们解决了户籍问题。在丛岗、芒宽两地集中安置,如今他们已全部住进了现代化的新村,成为典型的“直过民族”。现在,他还是继续种咖啡,但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20亩左右的山地虽然出产品质最好的咖啡豆,但利润却不到3000元,脱贫依然困难。

目前当地政府、“拼多多”、商家、“热经所”等单位正在联合谋划用3年时间,给当地培育更优质的品种,为当地打造精品咖啡品牌,并通过电商直接进入千家万户,以解决“能脱贫,还要能稳得住的目标。”这样,像言秀邓这样的咖农们,在家门口,就能把咖啡豆卖个好价钱。

由于咖啡收入低,今年言秀邓特地还养了11头猪,以给弟弟成家时作为娶媳妇的聘礼和结婚之用。

▲由于海拔高,生长的时间更长,温差更大,言秀邓家的咖啡要比河谷的咖啡晚熟一个多月。虽然品质更好,一年下来,20亩坡地卖咖啡豆有九千元收入,但去除肥料、人工等开支,仅能存三四千元

 2、“拼多多”来了

拼多多作为新型电商平台公司,以及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一直助力于“扶贫攻坚”,协助各地政府解决商家、农户之间的通路问题。云南海拔高、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特别适合经济作物的生长。但是由于山高水远,运输困难,好产品往往难以为农户带来对称的价值。

在保山市开展“建档立卡”的统计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凭空冒出来四五千“寄居”在潞江坝的“黑户”。之后怒江和保山两地从踢皮球,到户籍解决,就地安置,全部住进了“做梦也没想到过的新房子”。

然而,当地产业依然如旧,加之国际咖啡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当地几万咖农收入。很多咖啡树要么被砍掉,要么已替换成其它农作物。依赖咖啡种植的贫困户,守着中国最好的咖啡地,却依然收入微薄。2019年伊始,“拼多多”团队先后入驻,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开始为丛岗、赧亢两个深度贫困村帮扶3年,通过组织商家,为咖农解决加工渠道和销售渠道,并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改良品种,增加咖啡附加值,以让当地咖农及贫困户摆脱“有好产品,却走不出,卖不出好价值“的困局。

▲得到诸多帮扶的建档立卡户见到“拼多多”扶贫兴农工作人员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拼多多”扶贫兴农工作人员向村委会、商家、农户开会公布未来三年的计划,一位年轻妈妈站在门外旁听

 3、五毛钱的笑容

    丛岗村,寓意丛林山岗围绕的村庄。全村辖区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000多亩,辖区海拔700-1700米,盛产优质小粒咖啡、芒果、龙眼(桂圆)等。常住人口694户,25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3户501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虽然丛岗村以为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和小学校舍问题,发放了低保,解决了外出打工就业等问题,但由于缺少增产增收的途径和产业,丛岗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拼多多”的“多多农园”项目,首站选在了保山,准备了2个多月的扶贫兴农计划在保山潞江坝丛岗村、赧亢村开始实施。3月下旬,平台上的大商家进驻村子开始了计划的第一步,收购今年刚成熟的咖啡豆。为了增加贫困户的积极性,商家以高出市场5毛/斤的价格开始收购。建档立卡户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丛岗村一位年轻人在弹傈僳族的三弦。好豆子卖不出好价格,一些村民直接把豆子丢在地上晾晒.

▲“拼多多”从丛岗村收来的咖啡豆会统一送到正规的工厂加工,进行脱皮、等级筛选、深加工等工序,最后加工成精品咖啡豆,未来还要为丛岗、赧亢两个贫困村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4、丛岗生机

随着农业社会的逐渐衰落,欧洲探险家以神的名义来到原始的河谷,与自然为伴的傈僳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和信仰。野心勃勃的日本兵,也想从此蛮荒之地进入,占领战略要地。凭借山高水急的天然屏障。远征军成功牵制日军的进攻,保障战略物资通道的安全。时事变换,十几年后,解放军进驻,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席卷怒江峡谷的村庄,傈僳人被迁到河谷,分了田地,开始学习种水稻和甘蔗。改革开放后,已经适应河谷生活的傈僳人,开始跟农场的“汉族人”学种咖啡。潞江坝的气候及海拔最适合咖啡的生长,满山满谷水田也都成了咖啡园。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吸引了峡谷深处的少数民族家庭来到丛岗村,以租地种植为生。日子虽改善,却依旧贫困。直到保山市开展“建档立卡”的统计工作,才发现突然冒出来四五千人“寄居”在保山潞江坝。之后两地从踢皮球,先为他们去掉了“黑户”的帽子解决了户籍,就地安置,全部住进了“做梦也没想到过”的新房子。

然而传统的小农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收入问题,以扶贫攻坚为契机的产业升级,“拼多多”打造商家、企业、机构一体化的新机制,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90岁的傈僳族老人交蒙阿凤在屋外扬咖啡,一年四季围绕咖啡劳作已成为当地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4、阿此言的烦恼

因没有读过书,阿此言只知道自己大约40多岁了。为了生活,阿此言和丈夫15年前从地势险峻的福贡,迁移到地势平缓许多的保山丛岗,向当地傈僳族人家租地,开荒种地讨生活。

日子虽不富裕,但基本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近几年,阿此言肚子总是难受,但回到200公里外的老家福贡高山上,身体就舒适很多。害怕自己进了医院,像弟媳妇一样,在医院被治死了,阿此言坚持回到能让自己身体舒服的高山上的傈僳村落。

眼看着一家人就要住进政府为他们修建的新房子,丈夫坚决反对妻子的想法,希望留在丛岗,为此夫妻二人经常吵架。

阿此言的执拗,最终还是让丈夫迪记加妥协了,夫妻二人带着儿孙总共13口人回家了,在破旧的土坯房里开始了“新生活“。即使潞江镇两次派干部到福贡请他们一家人搬进移民新居,阿此言就是不愿意下山。

然而,再起炉灶的困难超处了阿此言的想象,一家人的户籍全都迁到了保山丛岗村,回到福贡,孩子们读书的学籍成了头等难题,何去何从,一直困扰着阿此言,而孩子们心里其实都惦记着丛岗村建的跟别墅一样的新家,那可能是他们一家人十年几十年都实现不了的。

▲目前,异地搬迁扶贫的项目,在怒江两岸狭窄的空间见缝插针。怒江峡谷山陡地少,生存环境恶劣。在“三江并流”区域,以破坏环境来换发展的产业已没有空间,这也给当地扶贫增收带来压力

6.父子

31岁的施忠相是2016年丛岗村选举产生的副主任。“这是个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事无巨细,都会落在他身上。

他的父亲年轻时也是村小组的组长。在刚改革开放时,就带领村民们在山上开路种甘蔗,为了增加收入,他想方设法从农场把咖啡种植技术引入丛岗村。

然而近些年来,看着村民们种咖啡却越种越穷的现状,以及对品牌发展趋势的认知,施忠相已着手开始丛岗村咖啡QS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以提升丛岗村的咖啡价值。让施忠相很意外的是,猪年春节刚过,“拼多多”的工作人员就找到村里,他们针对丛岗、赧亢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助力计划,居然跟自己不谋而合,这也让“拼多多”的扶贫兴农计划十分接地气,一路畅行无阻。

其实村民们和施忠相也都明白,村民们如果把没有效益的咖啡树都砍了,替换其它经济作物,一砍一种的周期就是五六年。如果不砍,每年入不敷出,将加剧“建档立卡户”及全村咖啡种植户们陷入困境。

现在,施忠相的父亲依旧种着咖啡,每周还要去村小学给孩子们上几节傈僳语课。周末时,一家人会与村民们齐聚一堂,父亲是基督教传道员,妻子、儿子、儿媳妇各立其位。

父子两代人,身处不同时代,却恪守着共同的信仰和生活姿态。

▲初夏,和风徐徐,施忠相和父亲在阁楼上对饮。为培养当地的咖啡文化,当地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都要求学会喝咖啡,讲咖啡,如施忠相一样的年轻人对时尚的咖啡文化自然亲近,这也是丛岗咖啡产业升级和认识转变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蒲江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