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埠镇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曾经以“埠”而兴,史料记载,北宋年间航埠码头就已十分繁华,徽州会馆、江西会馆等古迹诉说着昔日商贾云集的辉煌景象。
进入新时代,航埠插上了“工业”翅膀,逐步培育了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再次腾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5.25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763元上升至2014年的14870元,先后被列为衢州市第二批经济强镇、浙江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
航埠镇地处柯城区西南,横跨常山港,320国道横贯而过,集镇距离市区仅10分钟车程,随着石华线一级公路的建成,航埠与市区的距离更为拉近。依托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航埠镇正在绘制一张崭新的蓝图——以“强招商、抓项目、保生态、促旅游、谋发展”为主线,坚持“工贸重镇、文化古镇、和谐大镇”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市区西郊现代“卫星城”,圆航埠人民一个“小城梦”。从镇到城,航埠向着一个更为美丽的未来悄然“蝶变”。
工业是航埠镇的主要产业,预计今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9.0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2.95%,其中:一产1.2亿元,增长5%;二产5.3亿元,增长15.72%;三产2.55亿元,增长11.45%;固定资产投入约20.75亿元。今年1-11月税收收入753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8.38%;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500万元,增长48.52%。截至目前,航埠工业功能区入园企业90家,投资超亿元的企业有17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企业18家。
随着一家家工厂的落地,航埠的人口不断增加,目前航埠常住人口接近7万人,这对集镇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没有工业集聚不了人口,没有商业集聚不了人气。”镇党委书记袁万松直言不讳,“航埠在提升工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商业项目,创造新的经济引擎。
高楼平地而起,马路平坦宽敞,主要商业街——大桥路沿街两侧建筑修葺一新,航埠镇集镇面貌日新月异。老320国道作为航埠镇的一扇窗口,曾经存在乱搭乱建、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如今,在违章建筑拆除、整治的基础上,镇政府按电子商务要求对沿街厂家进行积极整改,打造航埠电子商务街区。“以前马路边还有人养猪,外国朋友来了,都问我这里怎么这么臭,因为脏乱差,快递员也不愿意进来寄送快件。”陈利平是电商街区的一名业主,他说,整治后,不仅道路干净了,路也改黑加宽了,镇里还对沿线围墙进行粉刷,两边种上了花草树木,环境有了大变样,快递员都乐意把快件送到这里。
航埠镇为改善集镇环境,从2012年到现在共投资了近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航路、大桥路等集镇、工业园区道路改造、绿化,以及文化中心、垃圾中转站、污水设施等建设。
筑得良巢凤自来。航埠镇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腾笼招商等方式,选好商、招优质商。截至目前,今年已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额26744万元。同时,已开工的诸多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给航埠的城镇面貌、产业结构等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投入运营后可成为浙西辐射四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节点,可入驻企业500家,整合社会车辆10万辆,创造新就业岗位3000个,降低周边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40%以上。喜临城市商贸综合体、中联重科综合体项目能够完善航埠现有的商贸体系,今后航埠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逛高标准购物中心购物,还能住上星级酒店。同景30MW光伏科技项目、天然气气源中心项目的建成,将使航埠用上清洁能源,为航埠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要让一个镇发展起来,需要工业和商贸两驾马车并驾齐驱。”袁万松说,目前全镇有1486家商户,在上世纪90年代,会做生意的航埠人靠烟草起步,把商贸打造成航埠的一张“金名片”,当时就有1000多名航埠人在云南做生意。近年来,航埠虽为中心镇,但服务设施较少,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滞后,房地产业去年才刚刚起步,随着一系列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入驻,集镇和农村面貌将会有极大提升。
推开航埠镇墩头村文化礼堂的大门,幽深的天井、高大的戏台,还有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一阵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平时市、区各个部门的文化宣讲和表演都安排在这里展演,每年重阳节的敬老礼、新生的入学礼也放在这里。”墩头村村民叶金仙介绍,自从文化礼堂投入使用后,这里成了村民的文化家园,弘扬家风家训、展示传统礼仪,让村民们获益匪浅。
2013年,航埠镇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目前已有墩头、万川、翁家、将军叶4个村建成文化礼堂并通过验收,航埠、横源塘、上万3个村的文化礼堂正在建设中。航埠以“晒家风、说村训、传礼仪”主题活动为载体,鼓励各行政村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如墩头村文化礼堂的“人生六礼”(包括开蒙礼、成年礼、欢送礼、壮行礼、新婚礼、敬老礼),如将军叶村文化礼堂的将军故里、百年村训等。文化礼堂不仅弘扬了文化,还集聚了一批致力于当地文化建设的志愿者队伍,大学生、退休教师等不同的群体加入队伍中来,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
墩头村文化礼堂是新世纪学校中心亭校区孩子们放学后、节假日的好去处,翁尧良等3名退休教师作为志愿者开设了“放学来吧”,设置了二胡、书法、剪纸、讲故事、阅读五门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分别成立了“故事吧”、“艺术吧”、“阅读吧”,还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置了一个“小鬼当家吧”,又根据村文化特色开设了“孝行点赞吧”,每位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加入喜欢的“吧”。在各个“吧”中,每个月评出“故事之星”、“书法之星”、“阅读之星”、“艺术之星”,在大礼堂橱窗定期进行展示。
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感染了一代代人崇德向善,而且也逐渐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航埠老街饱蘸文化雨露,老房紧密相挨、石板路染上了青苔,不久,这里的文化遗迹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将得到更多人的瞻仰。袁万松说,“十三五”期间,航埠将投入3亿元用于古迹、古屋、古街的改造和保护,将其打造成景点。而在常山港上,一座跨江的文化廊桥也在筹划中,未来,这座带有民族风情的廊桥将连通东西两岸,在集镇形成一个商业内环,游客可在此购物、休闲。另外,五龙湖国家生态度假旅游实验区即将落地,航埠镇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严村、将军叶、墩头乡村休闲旅游和同景科技旅游项目的开发不断加大投入,乡村休闲文化主题酒店、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也在进行。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传统风情文化节,航埠镇北一、北二、殿前三个村的畲族人民欢聚一堂以独特的民俗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吸引了游客前来参与和感受,独特的风情文化使得北一、北二畲族特色文化村的旅游开发成为了可能。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航埠文化事业硕果累累。航埠镇32个行政村都已申报省体育小康村,北二村创建柯城区第一个省级体育休闲公园,2014年航埠通过省体育强乡镇复评验收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成绩,2013年北二蓝氏宗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航埠镇墩头村村歌《一汪清水育墩头》荣获衢州市银奖。
从农业乡镇向工业重镇转身,航埠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涨船高,人口不断集聚,目前,集镇人口每年以4%的速度稳步增长。虽然企业多了、外来流动人口多了,但航埠社会秩序依旧良好,今年截至目前,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32.4%。社会的稳定离不开一张牢固的“安全网”。
走进航埠集镇中心,随处能看到一幅幅法制宣传牌。这些宣传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涵盖了平安稳定、反毒品等多方面知识,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党委副书记揭根龙介绍,“航埠镇构建了一张平安法制宣传网络。兴航路共有96块醒目的平安法制宣传标语,形成了‘平安法制宣传一条街’。在万川村,试点增加大型广告宣传牌,突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在32个行政村统一安装六块宣传标语,由村两委干部组成义务法制宣传队,向村民普及反邪教、反毒品、反传销的相关法律知识。”
社会是否安定,关键看基层。在航埠镇,各村成立了村级治安巡逻队伍,坚持在重大节假日开展巡逻、维护秩序,确保安全稳定,今年9月,为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实现“两网融合”,航埠镇还为70多名村网格管理员配备了“平安通”手机,为全镇工作人员开通了平安建设信息系统PC终端,为实现平安信息上传、流转奠定了工作基础。另外,航埠派出所也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加强全镇治安管理,加大农村社会面的赌博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强化镇辖范围内娱乐场所、网吧、烟花爆竹销售点的日常监管。根据园区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航埠镇还积极探索开展“警企联防”机制,组建了园区治安巡逻队、应急处置队,定期对企业进行巡查走访和对流动人口及出租屋开展排查,将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园区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在近日结束的“2015第十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航埠镇的“警调衔接,警企联防”机制获得了“2015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同时,航埠镇还构建了一张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按照流程,一般性矛盾纠纷由驻村干部协同村里调解,调解后仍难以解决的矛盾由管理片协调镇综治办、司法所及其他部门共同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专门成立工作组进行解决,由信访维稳办统一协调镇机关、镇属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制定调处方案。今年年初至今,航埠镇共排查调处纠纷833起,成功调解799起,成功率95.9%,处理疑难复杂案件224件。
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和谐的氛围,还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今,航埠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镇共有18154人参加社保、30359人参加医疗保险。对全镇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全面结对帮扶,其中市区两级20个部门结对500户,全镇107名干部帮扶结对362户,截至11月底,862户低收入农户已全面脱贫。对于确实困难且缺少劳动力的、患重(大)病花费巨大的家庭,积极帮助申请低保220余户、重残54户,确保全部脱贫。同时,完成8个涉水库移民村的道路硬化,总长1600余米;完成1个村的渠道建设、总长150余米;全年共计发放优抚金近180万元,大病救助330余人次、人均4000元。
“‘十三五’是航埠镇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航埠的关键时期。”袁万松说,未来五年,航埠将围绕“三镇”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再上一台阶,全力打造市区西郊现代“卫星城”,力争在2020年前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小城市培育试点要求,迈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行列。
谱写经济新篇章,打造工贸重镇;留住底蕴树新风,复兴文化古镇;管理创新保平安,建设和谐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