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地方观察>正文

“数谷”贵阳,普惠共享

2018-05-30 08:53
来源:半月谈网

“数谷”贵阳,普惠共享

专访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再勇

贵阳市大数据创客广场

近年来,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迅猛崛起,成为区域突围、产业发展的一个现象级存在。贵阳的秘诀是什么?“数谷”贵阳的前景如何?半月谈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再勇。

半月谈记者:贵阳市近年来抢抓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重大机遇,大数据已成为贵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李再勇: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贵州发展大数据高度重视。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指出,贵州正在生长着一棵“智慧树”,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开了一个“钻石矿”。

贵阳作为全省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不断推进大数据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规则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了与贵安新区、省内其他市(州)联动发展,取得了多个重大突破:贵州成为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成为第一个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第一个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成立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第一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举办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国际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

通过4年多的发展,贵阳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聚,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初步构建了从数据存储、清洗加工、数据安全等核心业态,到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关联业态,再到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大数据金融等衍生业态的产业链条。目前,全省大数据企业达到了8900多家,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数据中心和相关产业纷纷落地贵州。2017年,全省与大数据相关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3%、34.8%、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20%,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半月谈记者:对于城市发展,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李再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数据有利于引领认知变革、行为变革。数据越是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维、从关联到融合、从独享到共享,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越系统、完整和立体。大数据通过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重构,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对时代、对发展的感受和认知,引发了大家的思维变革、行为变革、路径变革和发展变革。

大数据有利于重构经济体系、发展动力。大数据将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体系进行解构、重组,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和调整。

大数据有利于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通过对数据内在关联性的分析、运用,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公共需求和公共问题,能够促进治理机制从碎片化向融合化转变、治理方法从样本推断向数据决策转变、治理模式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大数据有利于助推公平普惠、共享发展。大数据的核心要义在于共享,价值在于应用。通过数据的融合、重构和应用,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快共享社会进程,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加快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半月谈记者:您认为推动大数据发展最难的是什么?政府应如何发力?

李再勇:大数据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数据“聚通用”的过程,难点在于“聚”和“通”,关键在于“用”。大数据的发展更依赖多维数据的深度融合,更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融合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创新。但目前我们讨论和应用的数据几乎都是被某个行业或领域掌握的“有边界的数据”,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还是企业掌握的数据都很难实现相互之间的联通,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让数据的价值大打折扣,与普惠共享的理念背道而驰。政府在发展大数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切实担负起打破数据“孤岛”和壁垒、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的责任。

基于此,贵阳市提出“块数据”概念,并进行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把一个个“点数据”“条数据”聚合重构,形成“块数据”,让数据价值最大化。为此,我们抓了三件事情:一是抓数据开放共享,依托“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建成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和壁垒,实现了“数据不搬家、数据不复写、数据管理机制不变”的共享开放新模式,解决了传统共享开放面临的数据采集难、汇聚难、融合难、职责不清等问题。二是抓数据地方立法,贵州省出台《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阳市颁布第一个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法规即《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被国家发改委推荐为全国数据共享开放总体解决方案,使大数据发展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三是抓数据安全保障,贵阳是全国唯一以一个城市的真实目标为对象、连续开展两届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的城市,积累了大量数据,提升了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的防控能力,为维护国家网络及数据安全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

半月谈记者:贵阳提出打造“中国数谷”,它的内涵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推进?

李再勇:未来3到5年,贵阳将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建成大数据产业高度聚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创新力度显著增强、大数据治理精准施策、大数据服务精准高效的“中国数谷”。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1个EB(2^30GB)以上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初步完成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培育10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影响力的大数据品牌,推出100个以上大数据应用领域(场景),形成10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聚集10000家以上大数据市场主体,数字经济粗具规模、数字社会初见雏形,大数据助推经济社会公平共享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成为全国大数据创新策源地。

半月谈记者:贵阳发展大数据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便利?

李再勇:这是多方面的。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更广泛、更多元、更智能的实体经济新体系,实现了实体经济加快发展。通过“大数据+物流”,在短短3年间培育了贵州货车帮这个全球科技创新的“独角兽”企业。通过“大数据+制造”,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关键环节的闭环大数据链,实现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大数据助推城乡要素流动。我们在精准量化各类资源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存证,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数据帮助千家万户小产品走进全国各地大市场,有效解决单家独户产品难以走入市场、难以分析研判市场行情的问题。大数据助推旅游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变成数据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通过对政府数据的聚集、融通、运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重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政务治理能力。“数据铁笼”让权力留痕,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数据安防”实现物防、技防、群防整体联动;“数据司法”助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数据交通”精准预测、精准调度,缓解交通拥堵;“数据诚信”加快社会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在服务民生方面,大数据与扶贫融合,实现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动态管理、全程记载。大数据与医疗融合,加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远程医疗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与教育融合,农村远程授课减轻了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大数据与交通融合,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大数据与政务服务融合,真正做到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半月谈记者 王永前)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