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7日,黄宗洛在话剧《茶馆》500场纪念演出前讲话。新华社发
文/万一
在很多话剧迷的印象中,黄宗洛似乎就从未年轻过。他扮演的老舍名剧《茶馆》中那个讲话阴阳怪气,整日提笼架鸟的满清遗少松二爷实在太过深入人心。
“自己高兴,让别人也高兴,这辈子就没白活!”这是黄宗洛对自己艺术人生的评价。黄老粉墨一生,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但就在人们还在时常回味并津津乐道之时,这个总是扮演小角色的快乐老头儿却离我们而去了。6月30日15时10分,有“龙套大师”之称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洛因重症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纷纷悼念。
演活上百角儿
黄老曾自嘲长得寒碜,天生不是当主演、台柱子的料。但只要有角色,他就使劲演。在“龙套”生涯中,黄老饰演最多的是看门大爷和太监,共塑造了100多个类似的小人物,自诩为“百丑图”,其中重要的形象有72个,他自称为“七十二变”。“我很羡慕那些天才,他们演起戏来跟闹着玩似的,很快就红得发紫。咱天生就是蠢材,兢兢业业,从来不敢怠慢。我的诀窍只是苦干、笨干,加傻干!”黄老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黄宗洛的“人艺”生涯之初并不顺利,几度因表演不过关遭遇角色撤换,好在有话剧艺术大家焦菊隐这样的大师从旁调教指点,加上他刻苦付出,终于渐渐找到感觉,从《龙须沟》的龙套演起,一直演到《茶馆》中的重要角色松二爷。《茶馆》之后,黄宗洛对话剧表演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舞台表现的信心倍增,真正到了艺术的另一个层次。虽然此后仍是多演小角色,但他对待任何角色的那份严谨、敬畏是不变的。在上世纪50年代末,人艺排演的话剧《智取威虎山》中,他从老山民、道士演到土匪丁、解放军,实现了“一赶四”的“龙套”大丰收。
各界纷纷悼念
北京人艺副院长崔宁告诉记者,春节时,他代表北京人艺探望正在养病的黄宗洛,算是见了他最后一面。“他当时坐在轮椅上,话已经说不清楚了,但听话没问题。在我给他介绍今年剧院的工作安排时,他非常满意,笑盈盈的样子让人放心。出来的时候我心想,咱们剧院还有这样的老爷子在,真好。唉,没想到就这么走了。”
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杨立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在从家中到剧院的路上通过媒体得知这一消息的。他回忆说,自己1975年到人艺,还和黄老同台演出过。“我们一起演过话剧《万水千山》,黄老扮演一个国民党的小军官,他特别善于用小细节去丰富人物”。在杨立新看来,这位前辈虽然塑造的大多是小角色,不过却总能凭借对人物的精彩刻画得到观众的注意和认可。
微博上,许多名人和网友纷纷“点”上蜡烛,悼念这位素有“小草”和“龙套大师”之称的快乐老头。一些网友在微博里用黄宗洛在《茶馆》里的台词问候他:“松二爷,您养的还是黄巧儿?”一句话,让众多网友热泪盈眶。
“误入歧途”做演员
黄宗洛1926年9月2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瑞安,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电机工程师,清末留学日本,回来考上了清末的洋翰林。他们兄妹共5人:宗江、宗淮、宗洛、宗翰、宗英,均与艺术结缘,戏称“卖艺黄家”。受哥哥姐姐的影响,虽然大学念的是心理系,但黄宗洛最终还是对表演产生了兴趣,他曾笑言演戏是“误入歧途”。
1952年,黄宗洛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7年退休。从事话剧、戏剧、电影表演五十余年。除了在北京人艺以擅长演小角色著称于世,黄宗洛在影视方面也建树颇多。他在电影《活着》中饰演常贵爹;在《找乐》中饰演主角韩大爷,该片获希腊帖撒罗尼迦国际电影节表演金奖和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金奖。还参演过电视剧《大宅门》《笑傲江湖》《西游记》《我爱我家》等。2007年,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黄宗洛和黄宗江、黄宗英兄妹三人曾合作出版《卖艺黄家》和《卖艺人家》。2004年,黄氏四兄妹——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翰,曾联袂出演电视剧《大栅栏》,一时传为佳话。大哥黄宗江曾动情地说:“这是咱们兄妹第一次荧屏相聚,算是给大家留个纪念吧。”大哥黄宗江已于2010年10月去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